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美酒

中国酒业是否站在了并购大风口上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15-03-30 16:22:41】 【来源:四川经济在线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30日讯 据中国酒业并购圈并购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从11月5日本圈创立至今,不到4个月,共推出17期并购数据库,一共发布了50条企业酒类并购信息。刨去不间断发布并购重组公告的重复统计,并购事件至少有30起以上,覆盖了白酒、啤酒和葡萄酒领域。

  在这些并购事件中,正在掀起大浪的正是白酒行业。就拿白酒上市公司来说,沱牌舍得集团的控股权转让刚因无人报名而终止,海南椰岛的国有股权转让已通过挂牌征得意向方。皇台酒业已停牌长达3月,更换大股东事宜至今和交易方未谈妥。啤酒花也发布公告,交易方案出台,公司拟向实际控制人嘉士伯出售持有的新疆乌苏啤酒全部股权,而啤酒花拟通过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购买同济堂医药,变身成为一个医药公司。

  并购圈成立以来,收到的关于酒业并购信息发布、酒业并购投资咨询的数量与日俱增。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国酒业并购圈去年11月4日成立时,在全国媒体中率先披露的这一修订稿征求意见的结果如今已尘埃落定。外资进入名优白酒股权比例的限制被取消,酒业并购资金渠道的障碍被一扫而光。

  那么,中国酒业尤其是白酒业,到底是不是迎来了并购的最佳时机?这一轮并购热和白酒上一个黄金十年时期发生的并购有什么不同?并购双方,尤其是被重组方各方利益诉求如何平衡?未来酒业并购的主力军到底在哪里?哪些企业最有可能成为被整合的对象?并购后期的整合到底哪些是核心问题?其他行业有哪些并购经验能为白酒行业借鉴?

  在由国内首个专注酒业并购的新媒体平台“中国酒业并购圈”举办的中国首届酒业并购论坛上,十大来自酒企、营销界、券商和投行,有着多起并购实战经历的大咖就上述焦点问题展开了激烈而精彩的交锋。

  并购和被并购主体的猜想

  本月,虽然沱牌集团二度延期挂牌仍无摘牌者最终股改再“流产”,而未挂牌期满的沱牌集团的国有股权转让公告也被安丘市政府下文叫停。白酒行业混改虽然暂时陷入迷途,但各方资本的热情并未有完全被浇灭。

  据了解,包括绿地集团、平安保险在内的资本在沱牌集团挂牌之后都有前往咨询过。而从政策层面上,资金渠道被拓宽了。也就在本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在新版的《目录》中废止了2011年版中关于外资进入名优白酒股权比例的限制,从而为更多渠道的资金来源打通了政策门槛。

  在资深白酒营销人、行意互动商业管理机构董事长晋育峰看来,行业内的企业目前有资格有实力进行并购,有不少是国有控股企业,但他们能否并购,有时候不取决于自己,可能还受制于体制内的因素。

  那么什么样的酒类企业未来的市场潜力更明显?中粮农业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朱国洋在中国首届酒业并购论坛上指出,未来投资的主体,并购的主体以及未来去整合同业的主体将集中在几类企业当中。“第一个猜想我认为有强大品牌力背书的;第二个猜想是成功转型为快销品企业的酒企;第三个猜想,我在想在品类细分市场能深入挖掘,并能满足客户需求,能持续创新的酒企;第四是坚守品质,深耕区域市场,深获本地消费者认同的品牌酒企;第五个我们认为是自身具有良好的团队,有创新能力,并能得到强大资本支撑的酒企。”

  如何评估哪些标的有并购价值,酒业并购专家、海纳机构负责人吕咸逊在中国酒业并购论坛上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第一个是品牌,其是酒业的稀缺资源,应该买一个名酒。第二,市场是酒业的发展前提,第三团队是酒业并购的关键。”吕咸逊指出,从观念上来看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北京等都是主消费市场,在这些地方适合并购,在一些大的市场很容易做出业绩,所以并购的时候应该关注区域选择。团队是酒业并购的关键,因为白酒的核心是产业和渠道。

  在并购上,近年中粮已经接连在海外酒庄上发力。在中粮集团进口酒事业部总经理李士祎看来,想变成一个大的酒公司,一个品牌不够,需要几个品牌,一个国家不够的,需要几个国家,因为消费者的偏好不一样。不过李士祎指出,要在国际上有作为是需要时间和积累的,特别是是在人才、经营理念、国际网络,还有中国市场的把控。“所有国际收购,现在能撬动的不是资本的力量,能撬动的是中国市场的力量。”

  在资本并购层面,中信证券的执行总经理,投资银行消费行业负责人耿欣指出,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大类。不过从并购趋势上讲,耿欣认为上市的龙头酒企横向并购将成为一个主流的方向。“从横向并购来讲,省内龙头企业成为并购买方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市占率较低的龙头企业并购的几率更大。”

  除了并购,酒水电商追逐资本以加速扩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中酒网董事长赖劲宇透露,电商上市路径通常有三种,其一为挂牌新三板等待转板机会,但A股上市太慢,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其二为赴港上市,但这市盈率太低,还不如估值;第三是境外上市。但酒是特殊商品,比如美国上市,对酒类不是特别认可,西方国家酒水网购没有成功的企业,国外上市对酒类电商不是很认可。

  在赖劲宇看来,其比较推崇国内并购,通过并购间接上市这种方式。“今年中酒网将采用并购方式完成上市,多轮融资创始人容易被资本绑架。”

  难点:理念、团队、管理模式的大整合

  事实上,在此轮并购风浪蜂拥而至之前,白酒行业在过去几年已有并购的案例。五粮液是同业并购中比较早出手的白酒巨头。继2013年以2 .55亿元投资河北邯郸永不分梨酒业之后,五粮液再度以2.55亿元收购河南五谷春酒业。这两宗并购后的整合似乎已经初见成效。

  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对外合作部部长兼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国强在中国首届酒业并购论坛上透露,邯郸永不分梨股份公司2014年销售收入和利润为1.2亿和1233万元,而2013年则仅有503万元和亏损164万元。而河南五谷春酒业股份公司2014年8-12月的营收则从2013年同期的1.13亿元上升至1.8亿元,而利润从41万元上涨至1838万元。

  “股东的满意度高达100%。”刘国强指出,在并购中,五粮液在品牌、质量、技术、管理、资金以及企业文化等都具备优势。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此前资本大鳄联想控股以及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等都已经对白酒行业进行过并购围猎。但现在而言,似乎并未见到十分成功的案例。

  刘国强也坦承,在整个过程中,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在理念、团队、管理模式、各项资源的融合都是难题,五粮液也曾遇到这些问题。

  “并购之后,虽然各股东方的目标一致,最大的难点在于各股东方理念的融合。”

  而在刘国强看来,第二个难题在于团队的融合。在五粮液前两宗并购中,五粮液派驻了三个人,董事长、财务总监、技术总监。“三个人可保证经营方向、资产安全和品质安全。”但刘国强指出,并购以后的企业仍有大量原有的经营团队,这让双方理念、模式和运作手段方式急剧的冲突不可避免。“比如有的股东方说既然被并购了,那么和五粮液就像一家人,五粮液的商标就可以随便用。”他说。

  在吕咸逊看来,无论是并购的白酒企业资质多好,在后续运营中更多依赖于团队。在前期的几宗并购中,无论是维维并购贵州醇还是盈信投资并购高炉家,其跨界并购,其均遭遇过团队“乏力”的阵痛。对此吕咸逊指出,实施并购后,对于并购方而言“产品”和“渠道”的操盘手最重要。

  而国台酒业总经理张春新认为,天士力投资白酒标准就是选择资源型企业,战略长期投资。在张春新看来,天士力投资国台16年,投入30亿元。“这才是业外资本真正的产业投资。”

  啤酒和白酒并购思路异同

  对白酒行业而言,并购浪潮才刚刚启动,但并购,在啤酒这个酒水细分品类基本上已经完成。

  在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兼啤酒分会秘书长何勇看来,中国啤酒行业的并购扩张对白酒行业而言,或者会有所启示。

  并购,让啤酒行业呈现高度集约化的特点。据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啤酒市场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燕京、嘉士伯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4.1%、15.6%、15.1%、10.8%和5.1%,五大啤酒巨头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70.7%。

  事实上,当前中国啤酒市场份额高度集中的过程,可以从80年代开始追溯。1984年江苏连云港啤酒厂和日本三得利啤酒公司合资成立江苏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中国啤酒行业的第一笔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此后,中国啤酒行业这种国际化的进程在不断提速。据何勇提供的统计数据,至1996年底已有47家外资投资了92个啤酒厂,其投资形式主要是中外合资(外资控股),而全资收购或新建厂很少。

  不过2000年前,外资品牌纷纷出现撤资、有的转让。“主要原因在于经营管理和观念等问题。”何勇指出,2000年之后,啤酒行业出现第二轮投资潮,国内和国际资本齐头并进。不过直至目前,除百威英博、嘉士伯两大集团仍居领先地位外,仅有朝日、喜力和三得利等还有少数资本参股的啤酒企业。

  在啤酒行业这个“集约化”进程中,烧钱的并购大战一直此起彼伏。其中并不乏数十亿元的砸钱并购案。2004年百威英博以55亿迅速拿下哈啤99%以上的股权;2006年,百威英博用半年即以58 .86亿元吞下雪津啤酒全部股权;而2013年华润雪花在半年内以53 .8亿元迎娶金威。而嘉士伯不惜以超过80亿元的价格、用超过10年的时间,逐步拿下重啤集团的啤酒资产以及将重啤股份的持股比例提升到60%。

  “一直以来,规模扩张的途径无非三种:兼并、新建、改扩建。”何勇说,虽然随着啤酒行业可收购的企业数量减少,并购已经不再是扩张最主要的手段,但从扩张的效率来看,并购仍是最快捷也是最为有效的首选手段。

  “进入啤酒业,资本是底气、品牌是底蕴,在此基础上现又衍生出第三个要素,那就是规模。”何勇认为,现阶段规模最为重要,规模是啤酒企业竞争的筹码,这是推动啤酒业并购不断的内在推动力。

  “为了追求规模,啤酒行业一度出现优质资源价高者得,劣质资源无人光顾的情况。”何勇指出,在这个过程中,被并购企业考虑得更多的因素是品牌以及员工安置问题。

  并购,彻底颠覆了中国啤酒行业的格局,除了5大品牌占据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之外,啤酒行业企业数在剧烈收缩。据何勇提供的行业数字,2000年国内有428家啤酒企业,但2014年仅剩下110家。

  啤酒企业对“做大”的迫切欲望推动了并购的风起云涌,白酒行业并购的冲动现在也露出了苗头,那么其是否会呈现与啤酒行业相似的发展路径呢?何勇认为两个行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区别。“啤酒的酿造工艺是世界通畅性的,产品容易形成同质化,而白酒则是香型各异,产品差异性相对较大。这让两者的盈利水平出现明显分化,前者同质化竞争下盈利水平低下,而白酒悠久的传统文化和特有的饮酒文化支撑了白酒行业的利润。”

  从一组数字对比可见一斑。2013年啤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14.1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利润125.81亿元,同比增长21.5%。然而2013年,贵州茅台的营收309.22亿,但净利润高达151亿。

  这意味着,白酒企业对“做大”的欲望可能并不如当初的啤酒企业。

  另外,何勇指出,白酒行业和啤酒行业在并购扩张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直接决定了资本进入的活跃度。“啤酒行业产业开放度高,对并购、新建、改建并无限制,而白酒行业产业开放度低,业外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较难。另外啤酒外来先进文化容易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独有的白酒文化则对外来文化形成了阻隔。”何勇认为。

  而朱国洋也认同这一点。“横向并购,对于白酒、红酒、啤酒其价值有很大的不同,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也有着显著不同。”朱国洋认为,多数白酒、红酒具有精神消费品属性,个性化差异很大,对这种属性的准确把握是白酒、红酒能够并购成功发挥价值的先决条件,而啤酒则更多体现工业品、快消品属性。

  并购会进入战国时代吗?

  并购浪潮似乎有席卷而来的大势,然而这一浪潮什么时候回来呢?海通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闻宏伟指出,目前白酒行业和葡萄酒行业供给端的压力并没有明显的缓和,经过这两年的洗牌退出这个行业的数量还是不多。“行业如果没有出现一个明显的供给收缩会出现什么情况?接下来就只有一条路,就是大家PK。”他在中国首届酒业并购论坛上说。

  而晋育峰认为,2015年下半年之后,白酒行业资产价格相对更合理一些,此时才是进行产业整合和重组较好的时机。而中信证券的执行总经理,投资银行消费行业负责人耿欣认为,2015—2016年行业的整合大潮即将真正的到来,因为2014年行业的挤压尚未充分。“应该说并购的帷幕仅仅刚刚拉开,2015—2016年真正的行业整合大潮才会到来。”

  另外,在产业整合层面上,晋育峰指出,目前全国白酒企业只有8800多张生产许可证。而销售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2013年只有1214家,从这个角度看,不会进入战国时代。

  据刘国强透露,在这些白酒企业中,可供五粮液选择的不到100家。(陈思)

 
 
 
推荐阅读
 
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将在绍兴举办
创业板审核加班推进 信披质量被重点关注
四川将围绕这些领域建设省实验室
大假过半天气转凉 都江堰景区热度不减
 
· 青都景区国庆接待游客近三十三万
· 成都绍兴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蓉举行
· 四川云时代科技节庆创意营销受青睐
· 成都新增更新公交车全新能源汽车
 
热门点击
  1. 国窖大幅降价 投资界称是高明之举
  2. 泸州老窖下调国窖价格 零售价直降一半
  3. 四川零壹零酒类营销有限公司落户成都金
  4. 风过泸州带酒香 人至江阳无不醉
  5. 白酒要突围只能靠酒企自身字号
  6. 泸州老窖头曲酒荣获受消费者欢迎产品
  7. 四川上市酒企进入中考时间
  8. 律师团密谋卷入国酒争端
  9. 救赎水井坊需大股东放手
  10. 工行三亿元贷款投向十九家川酒企业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