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通知要求,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
如何创新消费场景、扩大消费?记者深入四川的大小城市,探访出现在大街小巷里的消费新玩法。
“我们是来旅游的,看到成都街头这种无人售卖的冰柜很有意思,买两杯尝尝。”7月23日16时许,成都市建设路一家无人糖水铺门前,有游客和市民正驻足选购。
没有店员和吧台,10余种饮品5元一杯,选购靠自助,付款靠自觉……近日,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在成都街头看到,这种无人糖水铺不仅出现在人流量大的春熙路商圈、建设路商圈,在海椒市、东光、万年场等居民社区,无人糖水铺也开始入驻。业内人士粗略统计,仅成都主城区就有不下300家这样的糖水铺。
号称糖水界“ATM机”的无人糖水铺走红,新茶饮赛道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以批量复制的新业态
有10年茶饮从业经历的创业者李怔熹,是成都“肆季糖水”的创始人。2022年,全国新茶饮门店突破45万家,李怔熹以“5元一杯、新鲜熬煮、开门自取”为特色,开出第一家门店——“肆季糖水”北书院店。
自助门店并不是新鲜事物,但“肆季糖水”像匹黑马,在今年夏天迅速走红,曾创下单月拓店60家的纪录。与常见的茶饮品牌“租赁门店+雇员前厅制作”的模式不同,“肆季糖水”仅需几台冰柜,采用“一拖多”的形式批量生产、集中上架——1人负责2—3家门店,“肆季糖水”统一供应原材料,通常由加盟者设置一家配有10㎡厨房的中心门店,大锅熬煮、现场分装,根据销售情况上架。
“我们靠单人经营省下人力支出,批量生产拉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水平。”李怔熹给记者算了笔账。以5元的饮品为例,单杯成本在1.2元左右,再加上场地租金和人力成本,毛利率能达到近70%。
这种买卖支付全靠自觉的无人糖水铺,会有人“逃单”吗?
根据李怔熹团队的统计,“肆季糖水”目前在成都开了168家店,一个月丢餐总共200杯。“丢餐成本远低于专人驻守的人力成本,相信随着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丢餐情况会越来越少。”李怔熹说。
中小玩家的跨界尝试
在锦江区商业场街的一个糖水加工中心,记者见到了“王榨糖水”的创始人谢永刚,他同时也是某火锅店的合伙人。这次尝试自助糖水铺,他坦言,既是“肆季糖水”带来的灵感,也是对自身业务链拓展的一次尝试。
与“肆季糖水”不同,“王榨糖水”提供给投资者更“简单粗暴”的加盟方案——只提供技术指导,设备原料自行采购。谢永刚告诉记者,凭借更低的加盟费及店名可更改的灵活性,“王榨糖水”收获了不少学员,市面上很多糖水品牌,即便不取名“王榨”,也很有可能师从“王榨”。
“这种低成本运营模式匹配了行业细分发展的规律,也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对性价比的需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自助糖水铺的兴起更像是一场激烈竞争中的“赶考”,得益于低成本运营领域的空白。他认为,随着社会消费日趋多元,从大众市场到高端市场,各个细分赛道都有增长机会。
想要做长线先要守底线
如今,奈雪的茶收购乐乐茶、书亦烧仙草收购霓裳茶舞的“大鱼吃小鱼”现象不断上演。一边是日渐降温的新茶饮赛道,一边是无人糖水铺品牌的迅速走红,无人糖水铺能坚持多久?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副教授叶胥认为,无人糖水铺品牌要想打好长线牌,首先要守好底线——食品安全。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部分品牌饮品有上架时间不明晰、保质期不公示、配料表不公开的现象,也发现有门店饮品制作人员不戴手套、不戴口罩等情况。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于5月19日在其官方平台公开无人糖水铺食品安全抽查视频。视频中,工作人员除对几家门店的证件进行核查外,还对后厨及销售使用的冰柜进行检查,发现部分商家在冰柜温度控制、生产日期标识、保质期公示、食材容器覆膜、生产台账记录等细节方面有疏漏。该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糖水、热食制售类食品等无人售卖经营主体及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
朱丹蓬表示,性价比高不意味着消费者“零要求”,在保持品质的同时,更考验供应链的综合能力,把底子夯实尤为更要。这种观点也得到了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的认同,“超低的售价下支撑门店研发新产品,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将是新茶饮赛道中低成本运营者的破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