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如约而至,再次聚焦“三农”,传递出改革意味更浓厚、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城乡融合背景下的“乡村全面振兴”等政策信号,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擘画新蓝图。
“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举措实、含金量高,让我们打造酿酒专用粮这一特色富民产业的信心更足了!”宜宾市酒业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说。
宜宾是声名远扬的“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中国白酒之都”“中国五粮浓香白酒核心产区”,依托独特的生态气候特色和雄厚的白酒产业基础,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粮食酒用价值,酒粮联动推进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优质白酒酿酒原粮基地”,持续推动白酒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探索出以酿酒专用粮产业助农增收、破解丘陵山区种粮效益偏低等经验。
种粮有利可图 酿酒专用粮基地惠及近二十万户种植户
眼下时节,位于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白安社区的北域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十万亩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项目正向纵深推进。
文涛,白花镇种植大户,在农业产业化领域摸爬滚打了10多年,最近3年终于尝到了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带来的“吃农业饭”的甜头。
“6年前,我在白花镇百花社区(村)流转了500亩土地。前面3年,即便风调雨顺,产出收益最好时也就是薄利,一旦遇到气候方面的天灾,需要额外增加投入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一年要亏本。”文涛说。2022年以来,因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定制基地建设,以前不挣钱的种地,终于有了明显的“回报”。“最大的增收来自保底式的最低到户收购价格,这个价格比市场价高,仅这一项,3年来每年都能增收10多万元。”
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定制基地为何会有最低到户收购价格?翠屏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粮食种植,一直都处于薄利或收支持平状况,加之宜宾是典型的“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带来土地产出无法支撑家庭开支,很多农户不得不放弃种地,外出打工。“实施最低到户收购价格,让种粮有利可图,农户的积极性自然高涨,这种既能在家照顾老小,种地收入又大差不差且销路有保障的日子,是农村人最希望过的!”
村干部,对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带来的变化,感受是最深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以前放荒的土地,现在有部分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来复耕了。”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长胜村党支部书记何朝元说,因为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回流的村民心里有本账:把兄弟亲戚或者邻居家的土地租种过来,只要有个10来亩地,收入就不比在外打工少。
回流的村民,在宜宾酿酒专用粮基地落地的成百上千个村落里同时上演。
兴农富农长期是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增收入,依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目标之一。
2022年,宜宾市成立酿酒专用粮产业专班,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助力“优粮名酒”产业集群建设。为让种植户“铆”在土地上过好日子,2022年以来,在传统溯源和订单生产模式基础上,宜宾依托五粮液探索定制生产,以“农民种粮有利可图”为基准,确定最低到户收购价格(2024年糯红高粱8000元/吨、专用水稻3360元/吨、专用小麦3600元/吨、专用糯稻和专用玉米4200元/吨),推行“五确定”(面积、品种、单产、质量、价格)、“五个一”(一个种植户、一张生产订单、一张交售凭据、一份追溯档案、一张银行卡)、“三统一”(专用种子统供、关键病虫害统防、重点用肥统施)等措施,强化生产管理,取得了保证粮食道地品质、促进农民种粮增收的良好效果。
2024年,宜宾市全市有9个县(区)和两个经济开发区依托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成立县(区)市场化经营的产业平台公司,按照“人员队伍、仓库能力、整理设备、检验设施”配套原则,承接本区域专用粮定制生产组织和产品收储工作,成功构建起“白酒企业+粮食企业+生产基地+种植主体”产业链条和“户种、村收、县储、市营、企用”经营体系。
截至2024年底,宜宾市已建成酿酒专用粮定制、订单、溯源三类基地66.77万亩,惠及近二十万户种植户,预计收购合格产品17万吨,实现一产产值8.3亿元、助农增收1.7亿元。
其中,2024年宜宾市建成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定制基地33.27万亩,覆盖545个主体(村、社)、93685户农户,并首次实现“五粮”全品类定制示范种植,收购合格产品9.7万吨、同比增长108.6%,实现一产产值4.96亿元、同比增长51%。
同时,宜宾作为牵头市州获得川南酿酒高粱产业集群项目支持,整合高标准农田等项目,新建高标准产业基地3.74万亩、总面积达22.69万亩,新增仓容2.65万吨、总库容达19.2万吨,新增烘干能力370吨/天、总烘干能力达1020吨/天。
科技赋能 奏响“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春之序曲”
育秧中心集中育苗、旋耕机来回穿梭……在宜宾市南溪区酿酒专用粮现代农业园区,随处可见种植户辛勤劳作的身影,一派春耕春种的繁忙景象。
这个园区,2023年被四川省政府评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位于南溪区东北部,是以高粱带状复合种植为主,轮作蔬菜、油菜,生猪养殖为辅的“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园区。
与种植户一同忙碌的,还有农业专家、当地政府干部和五粮液农业公司工作人员等,他们忙着查看土地墒情、指导当地农户种植适合传统酿造工艺所需的酿酒专用粮,共同奏响五粮液新一轮“从一粒种子到一滴美酒”的“春之序曲”。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等方面细化实化。在这方面,先行探索的五粮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酿酒行业因粮而生、与农同兴。为种出高品质原粮,五粮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思维,最大限度保证酿酒原粮供应充足、品质优良,将智慧农业种植管理体系贯穿原粮“种、收、储、运、交”全过程,积极布局以宜宾为核心、四川为主体,兼顾国内部分优质产区的专用粮供应体系。
五粮液从种子源头抓起,依托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国内顶级的院士、专家,从成千上万的品种里开展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从种子源头筑牢酿酒原粮品质关。截至目前,已优选出符合酿酒特性要求并适宜川内种植的高粱品种2个、水稻品种4个、糯稻品种2个、小麦品种3个、玉米品种3个。这些成果,有力地助推了五粮液对优质专用粮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聘请7名院士和2位国家岗位科学家担任技术顾问,后续宜宾市接连成立酿酒专用粮产业科研团队和创新团队,协同推进酿酒专用粮协同攻关。现已制定地方标准11个,研究新品白酒6个,2024年在研项目共18个,在研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
通过品种筛选、质量控制、溯源管理,宜宾市及五粮液探索出一条酿酒专用粮定制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之路,在拉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持续推动 打造“世界级优质白酒酿酒原粮基地”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方面专门提到,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产品种养,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宜宾在推进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进程中,紧扣农业现代化,着力提升专用粮规模化、现代化种植能力。在此基础上,将原粮种植与文旅观光、美丽乡村等融合,助力宜居乡村建设;因地制宜采取本地定制、核心示范、战略合作等模式,建立盈利有保障的驱动机制,推动农户在家就业,助力宜业乡村建设;将种植与二、三产业链条串联,强化产业韧性,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一直以来,宜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白酒产业发展,始终把白酒作为“头号产业”来打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名酒优势,围绕“大中小、上下游、酒文旅”一体化发展路径(大中小:即以五粮液为龙头、10户腰部企业、300多户小微企业为基石的白酒产业集群;上下游:即贯通原料种植、白酒酿造、包装材料、仓储物流、会展金融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酒文旅:即坚持把“酒”作为特色文旅资源,构建集美酒体验、美食餐饮、美景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消费场景),大力塑造“中国五粮浓香白酒核心产区”品牌,加快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
其中,酿酒专用粮产业不仅是宜宾白酒全产业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事关省委、省政府支持宜宾—泸州地区共建“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和“世界级优质白酒酿酒原粮基地”的战略部署。
为推动白酒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宜宾提出,2025年,酿酒专用粮定制基地建设工作将按照“稳中有进、提质增效、集优服务、全程监管”工作思路,以“扩面积、提单产,育主体、树品牌,强科技、促创新,提质量、增效益”为重点,全力构建“以优粮促名酒、以名酒带优粮”发展机制,推进酿酒专用粮“本地化、专用化、产新化、有机化”发展,助力实现农民种粮收入、粮食生产能力、白酒品质文化“三大提升”。
今年,宜宾将以推进规范化定制生产、推动规模化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化生产示范、构建产业化经营体系、提升系统化质控水平、提高品牌化竞争能力等为重点,推进建设五粮液酿酒专用粮定制基地42万亩,预计全市定制酿酒专用粮将实现一产产值5.5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