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11日讯 数据显示,中国8月份CPI同比增长放缓至2.0%,低于7月份的2.3%,这主要是由于基数效应造成。环比而言,CPI上升0.2%,高于7月份的0.1%。
8月份PPI录得第30个月的负增长,同比下跌1.2%,跌幅超过7月份的-0.9%。环比而言,PPI从今年初以来也持续出现负增长。这反映出中国的内需持续疲弱,重工业正在经历较痛苦的去库存化。此外,早前公布的8月份的贸易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在过去几个月中也持续走软,给境内大宗商品的价格造成下行压力。
澳新银行方面认为,由于中国的通胀率持续下降,通缩的风险在进一步上升。更重要的是,PPI持续走软意味着,尽管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所面临的实际融资利率却在上升,企业的利润率也将受到侵蚀,“要解决这一周期性问题,我们认为中国需要更积极地调整货币政策。”
不过,央行似乎并不愿意继续放松银根。早前,央行呼吁维持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在合理的水平,并认为目前的M2增速足以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但是澳新银行分析师却认为,过去几年中货币供应量之所以处于高位,主要是由于影子银行活动大量增加,而这主要与金融套利的非真实信贷需求有关,“要解决这一结构性的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应该加快金融和财政等结构性的改革。”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由于涉及总量调节,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却应该更多地用于解决通缩上升等周期性问题,因此央行需要尽快降低整个银行系统的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不断上升的通缩风险,并帮助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从而支持整体经济增长。当然,降准也可以帮助影子银行系统有序地去杠杆化。(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