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应银行业改革发展与实际监管工作,近日,银监会发布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再次修订,从内控控制的职责措施、保障机制、评价体系、监督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
分析人士表示,相比原《指引》,新版《指引》特别增加了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管约束两方面的要求。
“监管约束”成关键词
修订后的《指引》对于内控评价的工作要求予以了补充完善,其要求商业银行应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主体、频率、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并对纳入并表管理的机构进行内部控制评价,根据业务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频率,至少每年开展一次;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划分内部控制缺陷等级,并明确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方案。
与此同时,在新增的监管约束要求方面,修订后的《指引》增加了有关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要求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商业银行,责成其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的商业银行,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采取监管措施。
此外,新《指引》还强化责任追究,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控制管理责任制,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管理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应当对未适当履行监督检查和内部控制评价职责承担直接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而这与同日举行的2014年股份制商业银行行长联席会上,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商业银行需严格遵循审慎经营的原则,遵守监管规定和业务流程,稳健开展业务”的要求不谋而合。
重存贷模式必须变革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8.52%,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27万亿元,同比增长19.34%,占银行业全部小微贷款余额的比例达17.13%。无论从资产总额占比,还是服务实体经济等角度看,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全资产”经营管理的到来,商业银行传统模式的短板也在逐渐显现。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指出,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正发生多方面转变,金融市场资金多而资本少、间接融资多而直接融资少、银行存贷业务多而其他业务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弊端不断暴露。在这种情形下,商业银行重存贷、重资产、重资本的经营模式必须变革,刻不容缓。
而在阎庆民看来,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加快创新、提质控险,已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应对挑战、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深刻认识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有序推进改革创新,实现提质控险的目标。”“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以改革引领转型,以创新驱动发展,提升质量促效益,控制风险严管理,必须统一认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阎庆民表示。
为了达到发展方式、经营模式、管理手段、业务产品全方面的改革创新,更好的保障“提质增效”成果,阎庆民认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首先应把握好“四个坚持”,即坚持以优化机制为突破口、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以防范风险为底线、以依法合规为准绳。
全力化解部分敏感行业风险
阎庆民强调,股份制商业银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银行资本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风险偏好和发展战略,还须结合银行实际,加快建立以风险调整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绩效考评体系,提高改革转型和风险防控的考核力度。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阎庆民指出,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不断拓展处置渠道,加强并购整合与重组清收,真实、完整地反映不良资产,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并严格执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金融服务薄弱地区的信贷支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大力拓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自助设备,开发新型金融业务。“下一步股份制商业银行全力化解部分敏感行业风险,加快不良贷款核销;注意平台贷款结构变化的风险;着力防范联保互保风险。”阎庆民表示,同时还需深入分析排查风险隐患,确保异常状况和突发故障得到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保障银行稳健审慎经营。(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