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10日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以及双方的结算机构正式启动沪港通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
加快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专家认为,沪港通的开闸不仅加强了沪港两地资本市场联系,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又一个实质性步伐,将是中国资本市场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
“沪港通实现了两个突破,即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对外开放。”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费方域说,“这将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促使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规则、投资理念与国际接轨。”
在专家看来,沪港通并非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内地香港基金互认陆续推出,A股纳入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也指日可待。根据MSCI的测算,若中国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亚太指数、全球指数,全球指数基金将被动配置中国A股,这也意味着全球资金将源源不断地流入A股市场。
倒逼中国股市加快改革
沪港通启动,意味着境外资金进入A股的通道进一步放宽。但与进入A股市场的有限资金规模相比,其带来的投资习惯和理念变化显然更值得关注。
在不少专家看来,沪港通不仅有助于完善A股市场机制,助推A股市场蓝筹股估值修复和价值回归,而且从市场的交易制度、监管机制到投资文化、上市公司治理水平,都有望随着投资者队伍和市场格局的改变而变化。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坦言,内地股票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不仅是估值,更重要的是基本游戏规则、制度、理念、交易机制、产品线、监管等各个领域的逐步全面接轨。“沪港通实际上是在倒逼沪深股市加快改革步伐。”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表示,随着境外资金入市之门的进一步打开,多年来因投资理念等原因而估值偏低的沪市蓝筹股表现应该会有所好转,A股有望因此树立起价值投资的新标杆。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已然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的人民币而言,沪港通将成为其国际化进程的“催化剂”。
胡汝银表示,无论是港股通还是沪股通,均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交易。这种结算不再是贸易项目之下的普通双边国际货物贸易结算,而是资本项目下的跨境投资结算,直接拓展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范围,打开了人民币跨境投资渠道,扩大了人民币流动和跨境使用的范围和空间,并会产生“累积效应”和“乘数效应”。
“随着对人民币计价股票的投资变得容易,对人民币计价的结构性产品的需求也会飙升,人民币在离岸投资和结算中的使用将进一步提升,这是拓展人民币在资本账户渠道使用的重要进展。”星展银行经济学家周洪礼认为。综合新华社
■业内解读
将给A股带来巨大影响
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师王胜指出,虽然简单看沪港通的额度是3000亿元,但考虑到未来大陆和香港基金公司的互认以及A股被纳入MSCI指数的影响,资金量将超过1万亿元,会对整个中国A股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
国内机构投资者普遍认为,A股的蓝筹估值相比于港股普遍偏低,沪港通的开启将有利于A股蓝筹的估值修复。尽管这个过程未必一蹴而就,但两地同时上市的股票价格走向一致,则是必然的趋势。
专家指出,中国股民在分享海外资金涌入带来的资本盛宴的同时,也面临着资金撤出引发的 “动荡”。按照规则,资金流入有每天130亿元额度限制,但是流出是没有限制的。外资的撤出对股市的负面影响,股民不得不防。
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强调,沪港通开启之后,A股与国际市场的关联度将大大提升,加入MSCI全球指数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全球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如美联储是否加息,对于A股的影响比现在我们看到的要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