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12日讯 最新一期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观察指出,中国经济逐步迈入新常态。在此框架下,政府可能容忍经济增速下滑至7%左右,也将努力在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目标之间取得平衡。目前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机制正在逐步淡出,而多重目标的政府考核激励机制还尚待形成。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国的经济整体将继续放缓。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团队预计2015年中国的GDP同比将增长6.8%。中国的通胀明年将放缓至1.8%。经济增长放缓加上快速去通胀化将成为明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态势。固定资产投资预料将进一步放缓,主要受到房地产投资放缓的拖累。尽管固定资产投资仍将维持15%左右的增长,由于未售新房的库存量大,地产投资可能放缓至个位数的增长。目前35个城市的现有房屋库存可能需要12-18个月才能消化。此外,预料消费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将保持稳定,与2014年持平。
内需增长放缓加上人民币走强,这将加速目前的去通胀化过程。CPI通胀率将持续处于低位运行,PPI通胀率在2015年上半年也将可能继续处于负增长。但与此同时,信贷风险特别是大宗商品相关行业的信贷风险不断上升。加上信托产品风险持续存在以及房地产市场保持低迷,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可能进一步降低,也更不愿意向实体经济提供贷款。因此,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将仍然维持在高位,这将进一步吞噬企业的利润。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去通胀化持续,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放松将帮助企业去杠杆化,并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将促进结构改革进一步推进。
对此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团队认为,中国可能将M2的增长目标从今年的13%下调至明年的12%,但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可以预料明年中国的财政预算赤字将增加至GDP的2.5%,高于今年的2.2%。
据估计央行第一季度将降低存款基准利率25个基点,并在明年降准150个基点。但是,如果监管机构明年将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纳入普通存款,那么央行可能需要再进一步降准。(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