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背景下,走下神坛的银行业也面临着利润走低,不良率增高的威胁。对于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银行家们如何看待?
近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联合发布了《2014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 (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超过七成(72.7%)的银行家认为“增加存款”是银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而在民营银行设立所产生的鲶鱼效应中,将对规模、定位近似的城商行和领域重合的小微贷款业务产生较大冲击。
七成银行家忧存款难增
如何增加存款,已成为银行家们最为头痛的问题。在对中国银行业面临最大压力的调查中,72.7%银行家选择了增加存款,而紧随其后的,则是控制不良资产、维持净息差水平、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等,其中,“增加存款”作为“最大压力”,超出其他方面约20个百分点。《报告》认为,这表明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的双重冲击下,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压力不断加剧。特别是进入2014年以来,银行业存款持续分流,负债压力进一步凸显。
而存款利率市场化加速、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分流银行存款、表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替代、货币市场基金对活期存款的替代等均被认为是银行负债业务压力的主要来源。为此,银行家们认为,未来亟需在坚持稳定和扩大一般储蓄存款的同时,大力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等创新性存款产品来拓展负债来源。
不仅是互联网理财,《报告》指出,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其中,43.3%的银行家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8.5%银行家甚至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有颠覆性的影响。
受访银行家普遍认为,加大电子银行渠道的投入成为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首选。与此同时,银行家也承认信息技术风险、合规风险及互联网企业的先发优势是传统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差异化助民营银行破局
民营银行无疑是2014年银行业最大的一条鲶鱼。12月12日,作为5家民营银行试点之一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率先获得批复开业,而据银监会消息,民营银行扩大试点相关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尽管《报告》显示,近一半受访者认为民营银行发展前景“一般”。不过,受访银行家也坦承,在与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较中,民营银行具有独特优势。其中,超过八成的银行家认为,“机制灵活”正是民营银行的最大优势,更强的创新能力也为民营银行赢得肯定。
对于民营银行采取何种经营方式较有利于未来发展,绝大多数的受访银行家认为应该与现有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经营模式。“在特定区域设立机构,并发展以吸收小额存款、发放小额贷款为主要业务的‘小存小贷’模式”被认为是适合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
此外,受访银行家还对民营银行实施监管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其中,57.7%的银行家倾向于统一监管,这部分银行家中,17.7%的银行家认为对民营银行的监管,应与传统银行完全一致,23.4%的银行家认为应先设立一个过渡的强化监管期,16.6%则认为应先设立一个过渡保护期;另有42.3%的银行家则更为认同差别监管。(本报记者 吉雪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