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月21日讯 澳新银行-罗伊摩根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2015年1月份下降3.6个基点至151.8,出现连续第二个月的下跌,这一指数也跌至2014年平均水平152.0以下。
1月份,对于当前财务的状况,49.0%的受访者认为家庭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上升,而认为家庭财务状况比去年同期下降的受访者的比重比12月份增加一倍至10.0%。对于明年财务的状况,57.6%的受访者认为家庭财务状况将会更好,而5.5%的受访者认为财务状况将恶化。
对于整体经济环境,70.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明年经济状况向好,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明年经济状况将差于今年。此外,内地居民对于长期经济前景的信心在1月份略微下降,其中7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向好,而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将差于去年。
从地域来看,在14个被调查的城市中,11个城市指数出现了下降,另外3个城市指数则出现了上升。其中,北京和广州则分别下降了10.7个基点和6.1个基点,但上海却上升4.9个基点。
1月份通胀预期下降至3.9%,这是自2014年以来第一次低于4%。
对此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博士表示,尽管A股从去年第四季度保持上升态势,1月份消费者信心却持续下降,这意味着股市回暖并为给大多数家庭带来财富效应。这一趋势反映在受访者对当前财务的状况的看法上。
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消费者信心也保持疲弱。中国经济2014年全年增长7.4%,这是自1998年以来首次未能实现目标增速。但好的一方面是,服务业的规模已超过了制造业,从2014年初开始,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也超过了制造业的贡献,反映出经济结构改革持续推进。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逐步开始转向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导的增长模式。
内需增长放缓加上人民币走强,将恶化目前的去通胀化过程。CPI通胀率将持续处于低位运行,PPI通胀率在2015年上半年也将可能继续处于负增长。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去通胀化持续,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放松将帮助企业去杠杆化,并降低企业违约的风险。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也将促进结构改革进一步推进。(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