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受多方面因素影响,1月份我国进口和出口弱势开局,新常态下如何防止外贸“失速”,需要管理层做好应对预案。
四大因素令数据“难看”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为1.23万亿元,同比下降3.2%。此前多家机构预测,我国1月份出口或平稳增长,同比增速为6%-9%区间。
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分析认为,今年开局外贸形势疲软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外需依然疲软;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令我国外贸的成本比较优势不断被削弱;三是不少制造业外企迁到东南亚等地,分流了部分订单;四是去年进出口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虚假成分,而随着近期“热钱”流出,挤出了部分数据“泡沫”。
1月份我国进口为0.86万亿元,同比下降19.7%。不过,考虑到春节因素对年初进出口同比影响较大,海关总署称,经季节调整后,我国1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的降幅分别为7.1%、1.3%和14.4%。
今年外贸形势依然严峻
华创证券分析师牛播坤认为,2015年我国外贸发展形势面临多重不利因素:海关总署的外贸出口先导指数连续下滑,显示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我国劳动力、土地、能源、环保等要素成本继续上升,促使我国出口做深度结构调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叠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也给我国外贸的稳定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出口企业对外贸下行压力的感受也很真切。杜申工艺针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琪告诉记者,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成本,今年出口较去年的改善程度将非常有限。
而据欧洲委员会公布的一项普惠制规例,2015年1月1日起,中国被排除出受惠国行列,中国出口欧盟产品关税大幅增加。“这意味着欧盟客商可能把增加的关税转嫁给国内企业,企业本已低微的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挤压。”
向欧出口不占汇率优势
高盛高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宋宇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继续温和贬值,一定程度上会缓解出口增长面临的压力。理论上而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企业,但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想当然”。
一达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副总经理肖锋分析称,面对人民币双向波动、外汇偏软的现状,一些出口企业接订单时会选择锁定汇率,不过这种锁定兑换价格的远期保值要交保证金且程序繁琐,一般在大型订单会比较常见,中小订单中还较少。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分析认为,欧版QE推出以来,欧元对美元的贬值幅度远远超过人民币对美元,因此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还在升值,向欧洲出口的外贸企业依然不占汇率方面的优势。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