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2月11日讯 2月11日,斯里兰卡科伦坡至成都首个直航入境航班落地,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科伦坡市政府、斯里兰卡眼捐赠协会等机构代表携带业经检验检疫合格的十枚眼角膜在成都爱迪眼库举行了隆重交接仪式。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数百万人因角膜病致盲,由于角膜捐赠严重不足,国内20余个眼库均处于有库无眼的窘境,每年实际开展手术不足需求量的2%。国内角膜移植供需矛盾巨大,地方政府和医疗机构建立国际眼库的愿望十分强烈。获知此信息后,四川检验检疫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作为,联络配合各有关方面全力打通洋角膜入川国际通道,用国际入境角膜为忍受煎熬的患者带去光明。
在整个工作中,四川检验检疫局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和信息优势,会同斯里兰卡眼捐赠协会、斯里兰卡驻成都领事馆、省市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医疗机构多次研究,全力建立国际角膜口岸快速通关通道。一是建立“预先审查、后续监管、全程跟踪、绿色通关”的二十四小时快通机制。协同四川省卫计委开展风险评估,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专设口岸查验绿色通道,实现预先审查即报即批、到达口岸即检即放的两个零等待快速通关机制。二是联络香港海关,提高过境中转通关效率。2014年8月,十五枚角膜过境香港时被海关查扣。接到爱迪眼库报告后,四川局迅速联系香港海关和卫生主管当局,通过多种方式告知该批角膜行政审批、入境用途、生物安全评估等情况,得到香港口岸主管当局支持,并藉此建立了过境中转免查验快通机制。三是探索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让角膜通关再加速。四川局积极探索实施一次审批分批核销、上门查验等上海自贸区可复制利好政策,由申请人提供单批次供体健康检测等材料,即可免予批批审批,到达口岸后可直接免检通关,实现极简审批和极快通关。国际角膜供应快通道的建立,让四川区域内的角膜移植手术等候期从使用国内膜平均三年大幅缩短到使用国际膜的十四天以内。
在优化通关机制、开发利好政策,打造快通道的同时,四川检验检疫局对入境角膜的检验检疫安全监管也毫不放松,并将其纳入国门安全工程来严格组织实施,构筑四道防线建起严格把关的安全门。他们建立境外防线,与斯里兰卡眼捐赠协会等单位沟通,要求斯方严格器官捐赠者健康医学检测,并在行政审批时逐枚核查供体健康指标检测报告,结合卫计委审查结果开展快速风险评估;他们建立途中防线,针对七千余公里长途中转运输,监督其遵守生物安全运输和保存要求;他们建立口岸防线,严格货物到港后的卫生检疫查验,保证手续齐全、货证相符、保存无恙、质量安全;他们建立国内防线,对已入境的角膜开展后续监管,督促使用单位符合各类资质标准,确保依规合法实现移植、科研等用途。督促医疗机构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
据了解,在四川检验检疫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成都爱迪斯里兰卡眼捐赠协会国际联合眼库医用移植角膜已经安全、及时地为百余名患者带来光明。截至目前,成都爱迪眼库已经从斯里兰卡眼捐赠协会进口眼角膜179枚,176名患者及时安全的接受角膜手术重见光明。斯方眼捐赠协会承诺,未来十年每年将为四川地区捐赠不低于500枚眼角膜,让四川在全国率先拥有快速可靠供应和较大量储备的国际眼库。(代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