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汇报会在蓉举行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20日讯 3月2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蓉听取了成都市关于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工作汇报。
2005年,成都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此外,成都市还先后荣获过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全球最佳新兴商务城市、国家版权示范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商标保护金奖,被《福布斯》杂志列为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榜首,被欧洲通讯社评价为中国投资风险最低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做得最好的城市。
数据显示,2014年成都市专利申请达到64975件,发明专利申请22096件,分别为2012年的1.73倍和2.56倍,位居国内副省级城市的第二位和第四位,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3件。截至2014年,累计有效注册商标突破14万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8件,四川省著名商标559件,成都市著名商标604件,保持中西部城市领先优势;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4个;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著作权登记6663件;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21件,获授权20件。知识产权各领域协调发展,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体现。
目前,全市已培育科技企业3万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250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4家,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6家、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81家、市级248家;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553.92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增加值1274.10亿元,同比增长14.6%;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七大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31.7%,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为23.3%;电子信息、机械、汽车、食品等4个集群产值超千亿元,电子信息、软件外包、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已具备国际分工参与能力。
成都市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标准资助、校院地协同、成果转化激励、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出台了系列配套措施,形成了“1+2+N”政策支撑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组建3家科技银行,聚集各类创投机构198家,管理资本总额近600亿元,创业金融服务资源日益丰富,科技投融资体制初步形成;创新人才加快聚集,有两院院士36人,国家千人计划102人,省千人计划专家335人,顶尖团队18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98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150万人,居同类城市前列;“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初步形成。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总体部署,结合成都市“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总要求,在国家和省局的指导下,成都市计划进一步巩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基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重点推动实施知识产权领航工程、提质工程、运营工程、护航工程、治理工程和支撑工程等六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