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银行业年报的密集披露,使得去年整个经营情况越来越清晰。记者获悉,尽管目前16家上市银行数据还未出齐,但5大国有行已亮出“成绩单”,加上几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绩,业内认为银行最受关注的净利润指标已经出现分化局面。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受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相关业务监管日趋加强等诸多因素影响,上市银行的“金饭碗”已逐渐褪色。
银行间盈利差距拉大
截至3月30日,5大国有上市银行已悉数披露了2014年业绩报告。
从总额来看,2014年工建农中交五大行净利润总计9273.07亿元,平均日均赚25.4亿元,同比去年增长 7.5%。“相比于2013年10.2%的增长速度,今年净利润增长5.1%的成绩已经非常不容易。”有银行人士分析指出。
值得关注的是,5家国有大行在盈利模式上已开始分化。如中国银行海外业务资产同比增长18%,占总资产27.4%,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0%。海外业务税前ROA(资产收益率)提升9bps,而国内业务税前ROA则下降7bps。工商银行互联网金融,则被定位为业务拓展的新增长点。
另外,从已公布2014年业绩报告的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情况看,除平安银行依旧保持高速扩张的发展态势外,其他银行均进入稳定发展状态。
数据显示,平安银行2014年年末实现营业收入734.1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利息净收入530.5亿元,同比增长30.3%,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8.0亿元,同比增长30.3%,每股收益1.73元。
其他已发布2014年业绩的股份行中,浦发银行实现净利润470.26亿元,同比增长14.92%;光大银行实现净利润288.83亿元,同比增长8.12%;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8.06%;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407亿元,同比增长3.9%。
然而,随着互联网金融、资本市场的火爆等各种情况的影响下,有关经济学家预测,2015年商业银行一般存款被分流的趋势仍将持续,增速将进一步下滑,全年增速将下降至8%左右。
资产承压 期待创新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认为,更困难的时刻或许还未到来,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营业收入最大的影响在于利差的缩小,央行3个月内的两次降息,将会压缩银行的盈利能力。
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银行净利润增速的减缓,国有银行业进入了平稳发展期,净利润跌入个位数也并不为奇。此外,该人士认为,相比国有大行,股份行面临的资产质量压力更大,但从去年情况看,部分股份行不良暴露已较为充分,“不过,商业银行的转型战略利好也将从今年开始逐步释放,前景良好。”“‘人工网点+电子银行+客户经理’的‘三位一体’建设将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交通银行董事长牛锡明公开表示,“物理网点功能提升和专业化、电子渠道创新和智能化、客户经理数量和提升能力,将为本集团转型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
此外,工商银行近日也宣布布局互联网金融。工行依托自身的IT技术优势,强势推出“E-ICBC”,利用银行在信用、数据以及客户基础优势以应对互联网的冲击。“另外,目前上市银行纷纷加大了资产处置力度,不仅创新性地借助淘宝平台进行拍卖,甚至在官网也公开发布公告处置不良资产包。如果上市银行的清收效果能够在2014年和2015年慢慢显现,那么上市银行未来业绩有望获得“意外惊喜”的驰援。”上述有关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 陈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