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人民网三问都江堰 新常态下如何激发旅游活力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15-04-07 18:30:59】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成都4月7日电 为期3天的今年清明小长假落下帷幕,罕见的降温降雨未能阻止中外游客对四川旅游的热捧,各大景区接待量再创新高。

  清明小长假期间,都江堰放水节无疑是全国旅游市场和媒体重点关注的亮点:首次对外销售门票即告售罄,数千名中外观众座无虚席、冒雨观看,都江堰和青景山景区游客接待量达11.41万人次,全面超越四川省各大旅游景区,跻身全国5A级景区领先位置。

  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以祭祀、感恩为主题,以大型传统祭祀文化形式备受游客青睐和热捧,成为文化旅游蓬勃兴起的一个缩影。而这场传承千年的文化事象走红旅游市场的同时,其开发潜力与营销模式也给整个旅游业带来更具“远见”的思索。

  一问都江堰:新常态下如何抓住新机遇?

  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传承千年,今年首次以市场化方式运营并对外销售门票。然而,据天气预报显示:4月5日,都江堰放水节开幕式当天有阵雨。

  就在活动主办方担忧今年放水节会不会“打水漂”时,这种顾虑很快被一扫而空:截止4月3日,都江堰市各大知名酒店客户接近爆满,2000多张门票提前售罄,打电话前来咨询购买门票的旅行社和游客依然持续不断。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不得不启动应急方案:将预留给部分嘉宾和内勤人员的300余张门票全给游客,景区紧急招回休假人员,调集所有员工并紧急追加50多名志愿者投入服务一线,同时申请调配更多的警力投入交通疏导和治安维护等保障工作,确保放水节活动万无一失。

  4月5日上午10:30,放水节拜水大典仪式现场满座率达100%。上午11:00许,活动刚开始便下起淅沥小雨,工作人员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简易雨披发放给每位需要的游客。当日放水节现场,秩序井然,观众情绪高涨,欢声四起。

  据官方统计,4月4日至4月6日三天,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游客量达11.41万人次,都江堰市各大知名酒店、餐馆人气基本爆满。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管理局局长马远见接受人民网独家采访时表示,不管是从国内外旅游环境还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看,都促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旅游业保持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2014年国内旅游约36亿人次,增长10%;全年旅游总收入约3.25万亿元,增长11%。2015年是全面实现旅游业“十二五”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旅游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旅游业扩大开放的突破之年,新常态下如何抓住新机遇成为近年都江堰旅游发展的关键性课题。

  马远见称,作为成都西面的发展重点,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所在地都江堰,2014年被确定为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都江堰抓住机遇,着力构建以都江堰主城、大青城旅游区、都市现代农业区“一城两区”发展构架,大力实施旅游提升、品质城市、产业转型、开放合作“四大发展计划”,加快推进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为都江堰旅游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引以为豪的水文化、道教文化、熊猫文化,都成为了都江堰极具竞争力的文化名片;都江堰市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被世人誉为“天然氧吧”,成为理想的居住养生之地;现代便捷优越的交通网络,让都江堰真正融入了成都主城区“半小时生活圈”,加上不断成熟的旅游产业,这一切使都江堰旅游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

  今年4月3日,投资额达500多亿元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签约落户都江堰,便是都江堰抓住新机遇的最好说明。

  二问都江堰:新产业下如何顺应新趋势?

  “整个活动场面非常宏大,现场气氛也很好。”4月5日,都江堰放水节现场,来自澳门的游客朱敏玲及其家人是第一次观看都江堰放水节,她说这是一次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而对于都江堰放水节的“常客”张小晓夫妇来说,今年已是他们第4次观看拜水大典。“每年的活动都有新意,每次前来观赏都有新感受和新的收获。”张小晓说,“放水节承载的是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积淀,讲究的是顺势而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旅游对我们夫妻受益匪浅。”

  在不少旅游业人士记忆中,多年前游客参加都江堰放水节都是“来去匆匆”,状态更多是“过境游”。而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放水节观众同比提升超过40%,都江堰市各大知名酒店客户入住率普遍高达90%以上,间接反应了以都江堰放水节为缩影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新兴旅游人群的热捧。

  抢占海外旅游市场,成为国内旅游一大趋势。据统计,2014年在全国入境旅游市场略有下降的背景下,四川入境旅游市场逆势反弹,接待人数超过2012年227万人次的历史最高点,达到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4.6%,创下历史新高,实现外汇收入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成为外籍游客入川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据悉,今年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各种肤色的外籍人士大量涌现。就在放水节演出现场,组委会首次开辟了外宾区接待外籍人士。据称,今年前来观看演出的外宾接近200人,同比攀升30%以上。

  放水节年年办,如何让老游客赏出新意、而非审美疲劳?如何让新游客流连忘返而非来去匆匆?对此,马远见称,今年放水节筹备之初,都江堰市积极开拓新型旅游业,在旅游环境、管理模式、营销模式、旅游产品、服务举措等方式积极创新、转型升级,顺应新产业下的旅游发展新趋势。

  以营销模式为例,今年都江堰积极抢滩国际市场,除了加大与海外旅游社的合作力度,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了海外市场营销,比如都江堰放水节首次在纽约时报广场全球“直播”,以及鼓励网友在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播”都江堰放水节等。

  马远见认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整体呈提高趋势,但依然远低于10%~12%的发达国家一般水平,增长潜力很大。对此都江堰除了积极开发观光、休闲度假等主题旅游产品,同时顺势而为积极打造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品。以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为例,活动除了还原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放水大典》再现悠久的传统祭祀情景,同时还在灌县古城、都江堰、青城山景区同时进行城市品牌小点位演出,辅之以古城开城迎宾、千只熊猫逛古城、国外爵士乐队、川剧、洞经古乐、青城武术等专场演出,“这使整个放水节活动主题鲜明,却又多角度、多层面让广大游客感受到清明放水节的丰富多彩”。

  马远见表示,纵观新常态下的旅游市场,顺势而为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主体;随着居民收入占比不断提升,更多游客从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体验健康现代旅游转变。从经济新常态来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给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机遇。

  三问都江堰:新动力下如何体现新作为?

  得益于国家战略对旅游产业的大力支持与国内外旅游大潮的兴起,四川省各大景区旅游快速发展,动力十足。回顾2014年四川省内旅游数据,都江堰市接待游客总量达2014.06万人次,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青城山和都江堰旅游景区游客为724.54万人次,同比增长33.89%,居省内各大景区接待总量与增长量之首。

  据官方公布统计,今年来四川省内各大景区接待量大幅增长。清明小长假期间,四川四大景区共接待游客近26万人次,其中峨眉山和大佛景区共接待量10.12万人次,九寨沟共接待游客40565人次,黄龙景区共接待游客2599人次,而以传统祭祀文化和道教文化为主题的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接待量达11.41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居四川省内各大景区接待量之首。

  今年4月3日,成都市政府、都江堰市政府与大连万达集团投资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成都锦江宾馆举行,高达550亿的投资客令全国旅游市场为之侧目。据悉,此次签约落户都江堰的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占地5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500万平米,投资额达500多亿元,预计于2018年12月30日前建成并实现运营。该项目由万达茂、室外主题公园、秀场、度假酒店以及滨河酒吧街五大部分组成;集聚文化、旅游、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涵盖电影、演艺、主题乐园等各类游乐元素;具有项目创意世界唯一、设计团队大师组合、万达拥有知识产权三大特点。项目的建成运营,预计将为都江堰市增加就业岗位约15000个,带动都江堰市常住人口增长超过10万人,预计吸引游客2000万人次/年、高峰期达8—10万人次/天,将有效地聚集人气、商气和财气,都江堰旅游势能得以大增。

  同时备受全国关注的是,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成为不少景区发展的动力与诟病。对此,马远见表示,经济新常态下,以都江堰清明放水节为缩影的文化旅游产业是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低碳产业、朝阳产业,都江堰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向,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因此都江堰坚持“大旅游”战略思维,围绕旅游产业化、旅游现代化、旅游国际化,全力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现代服务业、“两型”工业、都市现代农业集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全方位精品旅游,大力发展旅游与关联产业,加强与国际国内的交流合作,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步完成由川西旅游集散地到四川旅游中心,再到国际旅游城市的递次跃进,成为支撑省内、辐射周边、连接海内外的旅游首发目的地、转程出发地和回程地。对此,都江堰旅游信心百倍。

  据马远见介绍,目前都江堰首先瞄准了打造川西旅游集散地这一目标,编制了大青城旅游区规划,康体养生、互动体验、山地运动、娱乐度假“四大功能区”的产业开始布局,面向全球征集完成了滨江新区城市设计概念性方案,“万达文化旅游城”正式落户都江堰,成都机场都江堰异地候机室建成运行,不断增强旅游集散地服务功能,都江堰力争成为四川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先行区。这一愿景,值得人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将在绍兴举办
创业板审核加班推进 信披质量被重点关注
四川将围绕这些领域建设省实验室
大假过半天气转凉 都江堰景区热度不减
 
· 青都景区国庆接待游客近三十三万
· 成都绍兴周文化旅游推介会在蓉举行
· 四川云时代科技节庆创意营销受青睐
· 成都新增更新公交车全新能源汽车
 
热门点击
  1. 中国生产经营状态继续改善
  2.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3.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4.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5.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6.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7.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8.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9.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10.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