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两年来外债激增的趋势似乎出现了逆转。
国际清算行(BIS)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中国外债急剧下降,较前一季度减少510亿美元,下降规模为有记录以来第二大,仅次于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的2008年第四季度。
这次下降终结了2013年初以来海外银行贷款就开始飙升的趋势。不过,略多于1万亿美元的外债仍然让中国成为世界第八大的对外债务国。
那么外债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商业新闻网站QUARTZ注意到:如BIS写道,过去几年中国激增的外债主要来自3-6月的短期贷款。去年四季度,中国80%的外债是短期债务,较2008年同期大增59%。
短期融资通常被用作贸易融资(这也是2003年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对外债务需求开始飞跃的原因)。当然,贸易也可以是虚假贸易。直到去年,中国的虚假贸易还很猖獗。
整个2013年和2014年初,人民币都在对美元稳步地升值。一些聪明的交易员就想到通过虚假贸易向香港的银行借入美元,再兑换成人民币,然后还会通过影子银行体系将人民币以远高于香港借入美元时的利率再放出去。等贷款到期时,他们就有着不菲的利润。而且,这一套利交易还有着自我强化的特点:越多的人以美元兑换人民币,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就越快。
只要人民币升值,这样的套利交易就有利可图。但是当中国企业开始相信人民币将贬值时,它们会买美元。
人民币是有管制地盯住美元汇率的。当美元自去年年中对其他主要货币开始升值时,中国交易员下注中国央行不会让人民币随之升值。由于将人民币换回美元,他们不再需要从香港的银行里借出新的美元。
QUARTZ表示,尽管BIS的数据明显滞后,但这是中国资本外流的又一个迹象。
不过,QUARTZ去年就表示,“资本外流”不会给中国带来与阿根廷或者泰国当年类似的问题。当然,问题还是有的,尤其是在许多中国企业背负着沉重的债务时,获得新的资金是它们得意生存的关键。
海外银行贷款一直是中国金融系统重要的流动性来源。该网站认为,BIS的数据表明,这一重要渠道的流动性正在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