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6月29日讯 在数字化时代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变革的同时,总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士通过五花八门的高科技手段盗取个人银行卡信息,扰乱正常的用卡秩序和社会环境。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被诈骗源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因此保护好个人信息是防范信用卡诈骗的第一要务。
网购不妨小心眼 莫将信息泄他人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而不法分子们也看中了其中所蕴含的巨大机会,钓鱼网站、退款短信等成为常见诈骗手法。消费者无论是在网购还是在线下支付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网上购物支付时,支付页面的网址一般是由HTTPS开头:付款后,若是收到以退款等理由要求持卡人提供银行卡卡号、有效期、卡片背面签名条后三位数字、密码以及手机动态验证码的信息时一定不要理睬。因为看起来言之凿凿的退款理由,背后都是诈骗分子挖好的陷阱。在实体店刷卡消费时也要常常警惕,别让卡片离开视线,同时注意商户刷卡的次数有无异常,刷卡后要注意保留签购单。
免费WIFI和不明二维码 可能危机四伏
据了解,不法分子们不仅瞄准网购市场和支付环节,更是借助新兴的通讯工具、手机应用或公共网络,非法盗取银行卡信息。从近期发生的一些列银行卡盗刷诈骗的案件中不难看出,不少受害者多数情况下不是因误点不明链接或误扫非官方二维码而下载木马病毒;就是因为在公共场所连接了不设密码的不明WIFI,在此环境下使用了手机银行或其他支付客户端而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
对此警方特别提醒,在可能的情况下消费者应尽量使用自己的手机网络或者有密码保护的WIFI;如果条件不允许,必须要连接无密码的公共WIFI的话,也应尽量避免在此类安全系数较低的陌生网络环境中进行手机银行客户端或其他支付平台的交易行为。同时切勿轻信聊天工具或来源不明的邮件发来的网址链接,或非官方渠道的二维码,以便更好地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
诈骗技术不断翻新 保护个人信息须警惕
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论诈骗分子的身份如何伪装、手段如何变化,只要持卡人掌握了基本的信用卡知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保持一定的敏感性,诈骗分子就无计可施。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专家建议,信用卡一定要通过正规途径申请,任何关于信用卡开卡、信用额度提升等各类业务都应通过银行的正规渠道办理才安全,而非其他形式的陌生渠道。对于每月接收到的信用卡账单,持卡人应妥善保管,切忌随意处置,以免信息流失。当与卡片关联的联系方式变更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银行进行更新。若一旦发现银行卡信息泄露,则应立即与银行官方客服取得联系,尽快冻结卡片并申请换卡。(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