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民营征信牌照的脚步渐行渐近。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央行已完成了对首批获准筹建的8家征信机构的最终审核工作,牌照有望在7月底、8月初下发。业内认为,无论是蚂蚁、腾讯、京东金融,还是背靠万达的快钱,在混业布局上都在做着积极的工作“备战”。
首批征信牌照发放渐近
此前,央行于1月5日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6个月。如今6个月的准备期限已到,个人征信牌照发放进入最后的倒计时。
事实上,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考拉征信、华道征信8家机构展开一场追逐赛,多家机构相继推出了自己研发的产品。有研究机构表示,从背景来看,芝麻、腾讯、考拉征信在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方面有优势,鹏元、中诚信、中智诚是老牌的传统征信企业。
在长达半年的筹备时间里,首批获准筹备工作的机构推出了自己研发的产品,有消息称,经过业务合规性、数据来源以及技术保障等方面的检查,8家机构有可能将全部获得首批牌照。但也有分析人士表示,不排除有机构不能顺利获批。“预计7月底或8月初就可能公布个人征信验收结果。”某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数据安全以及是否取得客户授权是央行验收工作重点。
目前,央行的个人征信中心收录的自然人数达8.6亿多人,其中3亿多人有信贷记录。尽管央行的个人征信中心拥有庞大的数据,但数据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数据时效性、全面性和层次性上仍存在短板。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入围个人征信牌照的8家民营机构,背后不乏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尽管在数据来源和征信业从业经验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却拥有几乎相同的个人征信业务标签——“大数据”,这一优势将有效弥补征信数据的全面性。
第二批机构跃跃欲试
首批征信牌照发放在即,第二批牌照的准备工作也已经启动。另据征信业人士称,确实已经在接收第二批申请机构的材料。此前,包括快钱、京东金融在内的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也表达了对征信牌照的意愿。
不过,由于尚未取得征信业务试点名额,上述公司的产品还处在内部培育阶段。记者从上述两家公司了解到,相关产品只是在该公司内部运用,并未进行输出。
征信作为互联网金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增长速度、覆盖范围、融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央行征信数据的共享机制和民间征信机构、征信业务的发展程度。可以看到的是,征信牌照的争夺战还将持续上演。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与此前的民营银行相似,央行在个人征信方面也将采取“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做法,未来征信牌照的下发将成常态。“显然‘互联网 ’大背景驱动下,‘互联网金融’各巨头企业明显在加大布局的力度。”易观智库对外发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报告分析指出:“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逐步完善自身布局,‘混业经营’模式已初具雏形。”有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混业与综合化将是主流趋势,而在用户资源、大数据、风险控制、征信体系等方面具备综合优势的企业,未来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领先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个人征信业尚处起步阶段,但随着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的发放,有分析认为将加速征信市场的发展。多家券商测算称,虽然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仅有20亿元,并且个人征信仅占10%,但未来个人征信市场将达到千亿级别。“不过,千亿级的个人征信市场是一个很长期的测算,而个人征信业务的推动不会呈现爆发式的状态,并且短期的盈利模式也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 陈思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