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1日讯 中国8月份官方制造业PMI指数跌至49.7,低于上个月的50.0,反映出经济持续疲软和股市调整的背景下市场情绪持续走低。这也是今年2月份PMI首次跌破50的荣枯线。8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也跌至47.3,低于7月份的47.8。这一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活动仍然疲软。澳新银行据此预料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可能仅增长6.4%。如果政府继续推出一系列宽松政策,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可望回升6.8%。
从PMI的分类指数来看,产出指数下降0.7个百分点至51.7,意味着实体经济活动疲弱。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下点0.2个百分点至49.7和47.7,预示着内需和外需仍持续不振。
由于实体经济疲弱加上全球股市动荡,中国央行在8月份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存贷款利率。今年1-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6.3%,低于2014年的8.3%。投资增长放缓至11.2%,低于2014年的15.7%和政府今年制定的15%的增长目标。央行加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将增加银行对实体经济的贷款,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将起到支持作用。
短期内,中国可能在第四季度再降准50个基点。于此同时,央行还将通过逆回购和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保障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充足。例如,从8月26日以来,央行已经实施了三次短期流动性操作。
“但是我们认为,仅仅依靠上述政策并不足以在中期内支持中国的经济增长,财政政策需更加积极来推动整体需求。中国政府还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改革,来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财政部近期决定将地方债务置换的额度扩大至3.2万亿元,这是正确的举措,也将帮助地方政府达到今年设定的投资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政府应该降低地方政府进入债市融资的门槛,来置换即将到期的高利率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政府也应鼓励企业利用目前低利率的环境进入国内债市融资,这也将给商业银行带来竞争压力,促进它们向实体经济贷款。”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说道。(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