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新闻

服务业稳步复苏 消费者忙花钱企业营业忙增长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0-11-06 21:04:03】 【来源:证券日报】

  消费者重返电影院、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队……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正在步入回暖复苏轨道。

  11月5日12时左右,《证券日报》记者打开影院购票软件,北京莱纳金唐影城的电影《金刚川》购票页面显示,当日下午3小时内的场次均已满座。

  “上周三去故宫观看‘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特别震撼,但也被当时的人潮惊到,排队近一小时。”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张女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数据是服务业稳步复苏的最好佐证。11月4日公布的10月份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6.8%,较9月份提高2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处于扩张区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服务业实现稳步复苏。三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3%,增速比二季度加快2.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9%、7.0%,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

  一系列数据充分反映出服务业的恢复形势日益向好,速度稳中有升。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原因在于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回暖,很多服务业企业已逐渐摆脱疫情前期带来的困扰,居民消费信心在稳步回升。此外,在国庆、中秋等“假日效应”带动下,前期受疫情影响而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得到释放,国人出行意愿强烈,进而显著提振了铁路航空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体育娱乐等相关行业表现,助力服务业PMI进一步向好。

  相关服务业企业生产经营也在稳步恢复。“最近一个月的营业额创历史新高,业务主要集中在家务服务和母婴护理方面。”中青家政的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快递行业也迎来旺季峰值。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边作栋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的旺季范围自11月初至2021年春节(2月12日)前夕,共计103天。其中,“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将出现旺季峰值,预计日均快递业务量达4.9亿件,约是日常业务量的2倍。

  谈及未来如何推动服务业整体“加速跑”?德邦基金股票研究部研究员周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还需要从养老健康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及各类服务间的信息融合等多个方面共同发力。首先,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了服务业的服务效率,扩大了可服务的群体,丰富了服务的形式,极大地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接下来,信息技术与服务业的进一步融合将会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互联网、金融和物流对于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亦不容小觑,传统服务行业与新兴服务行业的整合可能成为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批发零售逐渐成为末端行业,互联网、物流、金融等开始成为服务业的支柱。另外,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方面,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此类需求日益旺盛,因此结合新兴的智能技术,进一步提高此类服务的层次化、专业化、精细化程度,将会是推动服务业“加速跑”的有力抓手。

  “应以促消费为政策着力点,大力推动直播带货等新消费业态的壮大,积极发展文旅、会展等产业,继续支持包括吃、行、游、购、娱等在内的夜间经济发展,以激发民众消费热情,带动服务业‘加速跑’。同时,要引导各类资本投向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动柔性生产线、敏捷供应链建设,反哺新消费的繁荣与成长。此外,还应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以此来稳住民众就业,进而稳住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来源,解决他们在消费上的后顾之忧。”付一夫补充道。

 
 
 
推荐阅读
 
中欧科研快车驶入四川 科技工作者们快上车
小创意带来大生意 工业设计赋能广东制造
百年人寿康乾保终身重大疾病保险产品隆重上市
四川技术打造林草和熊猫保护数字平台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国医馆里玩中医
· 第七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彭州馆开馆
· 成都设实验室创新新经济发展方式
· 专属生鲜仓开业 眉山柑橘搭上京东快车
 
热门点击
  1. 中国生产经营状态继续改善
  2. 六月工业利润提速 新增利润扎堆少数行业
  3. 下月起银行免收养老金异地取现手续费
  4. 央企总资产达到三十五万亿 千亿级企业六
  5. 中国平板电脑市场增速放缓 苹果仍是霸主
  6. 成都高新区面向全国公开遴选优秀年轻干
  7. 货基宝宝退烧 新生代宝类产品挑战高收益
  8. 工商银行拟境内外发行优先股募资八百亿
  9. 消费税调整方案或将在四季度公布
  10. 四川发布第二批省级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