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16日讯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工作事关体育事业发展的成败和兴衰。近年来,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体育总局的关怀帮助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四川省体育局在注重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的同时,高度重视运动员保障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思路,对运动员保障工作进行全面规划,通过创新思路,优化举措,狠抓落实,逐步构建了运动员保障体系框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强制度建设 做好服务保障
近年来,四川省调整修改了一系列运动员保障工作配套政策,在运动员职业培训、聘用管理、学历教育、人文关怀、保障待遇水平、拴心留人环境等方面相继制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逐步建立健全了全省运动员保障框架体系,为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依据。
为解决好运动员“进出口”问题,四川省调整修改了《四川省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一次性经济补偿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了经济补偿标准。2010年以来,共有346名退役运动员选择了自主择业,共核发自主择业一次性经济补偿金3300万元。该政策的执行,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再就业或自主创业之时能够得到一定的经济支持和保障,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地解决了运动员编制占用问题,畅通了“出口”,从根本上解决了运动队编制不足的现实问题。
此外,四川省制定了《老运动员、老教练员体育关怀资金实施暂行办法》,划拨专项经费,对全省244名在生活、医疗等方面确有实际困难的老运动员、老教练员发放关怀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关怀和重视,鼓励在役运动员及在职教练员不断攀登体育高峰。
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是每一位运动员必须面对的经历,为全面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四川省切实做好运动员职业转换过渡期培训工作。2013年全运会后,结合运动队的调整,四川省体育局举办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综合素质培训班,有83名退役运动员参加了培训。通过专题授课、实地参观成功创业的企业,为退役运动员提供面对就业、创业进行的系统理论学习机会,为第二次择业或创业的职业人生规划创造了条件。
加强教育培训 扩升人才素质
为了帮助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顺利地实现再就业,四川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通过“加强文化学习”和“组织开展运动员职业辅导”双措并举的途径,切实保障了运动员的根本利益,积极推动了运动员保障工作。
解决运动员的全面发展问题。2006年,华阳中学“关爱每位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为了学生发展,帮助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与省体育局对年轻运动员培养的理念一拍即合,华阳中学奥林匹克田径运动学校随之诞生。“华阳模式”就是在传统田径学校的基础上,变运动员学生为学生运动员,变“体育训练为主,文化学习为辅”,为“文化学习为主,体育训练为辅”,探索青少年竞技体育基础训练与文化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途径。自2006年奥林匹克田径运动学校入驻华阳中学起,陆续有72名学生被成功输送进入四川省优秀运动队。其余未进入省队的田径学校学生,则在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之后进入高等学府进行深造,仅2011年一年便有6名学生分别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四川西华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
“华阳模式”的成功经验,催生了四川省高水平运动队与学校的联合。四川省体育局充分利用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对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让他们首先成为一名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更好的推进运动员全面发展。
与此同时,四川省还通过出台《优秀运动员参加普通高校学历教育奖励办法》,鼓励优秀运动员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010年以来,共有在训和退役的826名运动员获得了教育资金奖励,进一步调动了运动员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自主择业和就业打好基础。
四川省体育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体育人才资源市场体系,为四川省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