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8月2日讯 8月2日,《东西德建筑发展历程1949-1989》大型文献展在成都蓝顶美术馆开展。据悉,此次展览历时三年筹展,呈现了东西德国建筑近四十年历史阶段的共同点和差异特征,其中上千张图片的版权收购花费就超过百万德国马克。
东西德建筑展是由德国对外文化关系学院和德国建筑档案馆联盟联合主办,多年以来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巡回展出,成都蓝顶美术馆是该展今年进入中国的第三站。展览分为国家、文化和信仰、居住与休闲、教育与培训、经济与交通、建筑设计与探究几大版块,涉及展品包括32个建筑项目及讨论、10个建筑话题、22个建筑任务、40件模型等。
“展览捕捉了德国两个看似独立的建筑话语既发散又交汇的轨迹,从国家建筑、文化设施、生活与休闲设施、教育建筑、商业建筑以及建筑话语等方面分析东西德的建筑异同。”汉堡港口城市大学教授法兰克是策展人之一,他表示,展览的重点不在于进行结论性的比较,而是希望通过展示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引发大家对两种建筑语汇的比较研究和讨论,从而思考当前城市的发展与历史保护问题。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关于旧城应该保留、改造还是重建的争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话题,尤其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法兰克告诉记者,在德国以及法国、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回到城市中心去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旧城区通过对建筑内部居住质量的改善,正重新焕发新的吸引力。

对成都而言,法兰克最深刻的印象是到处都是小树,他从其中看到了成都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他对于旧城保护的担忧。已经到过宽窄巷子的法兰克认为那里是商业开发的神话,但更吸引他的却是附近小街里弄更为真实的生活状态。他建议旧城应该改造但不是拆除,重点放在对与居住、道路以及广场的改善,让城市的记忆得意保存。
当天还专门举行了围绕建筑、城市、历史主题的对话研讨会,德方展览策展人法兰克以及对中德建筑有着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中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刘家琨、吴钢等专家共同探讨了德国建筑发展历程以及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参照意义。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举办至8月31日,每周二至周日开馆,门票价格为10元。(彭琴 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