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成都自古就是一座音乐之都、文化之城。1月21日,“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在成都博物馆正式拉开帷幕,250余件/套珍藏音乐类文物荟萃蓉城,再次叩响这座城市古老的音乐记忆。
据了解,本次展览由成都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30余家知名文博机构联袂推出,旨在讲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音乐历史。展出的国家一级文物多达88件,展期持续到5月5日,全程免费面向公众开放。
以时间为序,奏响天地共鸣华音
据了解,此次“锦城丝管”特展以时间为轴,分“神礼之乐——先秦时期的蜀地音乐”“和乐天下——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流变”“音乐之都——唐五代时期成都音乐的盛景”和“万家竞声——宋元以降剧曲俗乐的争盛”四个篇章,展现了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高光时刻,呈现出一部恢弘的区域音乐文化发展长卷。
在这部音乐文化历史长卷当中,成都无疑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展品中无论是来自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铃,还是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的晚商至西周的石磐,都生动展示了古蜀祭祀之风兴盛,“歌舞娱神”的历史文化风貌。
张骞凿空西域后,西域的民族音乐也顺着丝路沿线流播华夏。大融合之下,汉代乐舞百戏,雅俗共奏,音乐充满了更多可能性。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呈现传统“相和歌”演出场景的相和歌俑、弹弦和音的陶瑟、展现歌舞宴饮的观伎画像砖,一窥音乐的多元融合。
五代时期的成都音乐不仅保留了盛唐音乐的优秀成果,更在乐舞、戏曲等方面上不断创新发展,达到一个崭新高度。此次展品中的绘彩陶坐部伎女乐俑、中华第一制琴师雷威所斫的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彩绘乐舞俑组合、木雕曲项琵琶、人物纹八棱金杯等珍宝,生动展现了千年名都盛景。
到了商业繁荣的宋代,戏剧词曲、民歌小调蓬勃发展。展品中,观众通过观看掌乐机关定量标准音律的“大晟”铜编钟,唱演“采莲”生活的高浮雕乐伎石刻,瓦栏之中的磨儿坡宋墓侧壁奏乐图,定能感受到宋时繁荣的市井曲乐。
笙歌迎岁多件珍贵文物首次赴蓉
本次展品可谓精品荟萃,极具欣赏性。其中,来自扬州博物馆的木雕曲项琵琶、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弹箜篌仕女壁画、河北博物院的“大晟”铜编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奏乐图画像砖等文物均为首次赴蓉展出。
而人气极高的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更是出自唐代四川制琴大师雷威之手,千年之后首次回川“探亲”。
为了让观众更好领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还借助数字光影技术,还原云冈石窟中以大量演奏乐器的造像而出名的第十二窟。
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期间,成都博物馆还将精心策划126场配套音乐展演和快闪活动,在馆内营造一个古今交织、如梦如幻的“喧然名都会”,共贺新春。春节期间,该馆还特别邀请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前来展演,“为期三天的古乐复原演出,定将让成都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无穷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