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经济应用场景沉浸式沙龙在深圳举行
5大项目现场签约
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20日讯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已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1月19日至20日,由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承办的2020成都新经济应用场景沉浸式沙龙以“工业互联 共创生态”为主题在深圳举行,这也是沙龙首次走出成都,面向全国发掘场景案例,为成都场景营城提供解决方案。
促进供需对接,5大项目现场签约
成都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重要“极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布局中西部省份的重要选择。20日上午的活动现场,深圳多家企业接过成都抛出的橄榄枝,携手成都区(市)县,产业功能区来蓉布局和寻求发展机遇,谋求共赢。
活动现场,成都市金牛区新经济和科技局与协创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招引商务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前海立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成都市锦江区新经济和科技局与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互联网学会签署了合作协议。
此外,成都东部新区、高新区、双流区就各自的产业功能区进行了现场推介及需求发布。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积微物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协创云(深圳)有限公司、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场景需求供给企业进行了路演。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周成表示,“举办这次活动,就是要聚焦5G+工业互联网为新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与产业机会,进一步为传统制造业赋能。今天我们不仅是向深圳的优秀企业取经,更是带着成都的场景与机会来赶考。我们希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借助这个平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交流合作、拼船出海、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开发格局,同时为两地的城市和企业释放更多的发展机会。”
成都城市机会清单获国务院点赞
“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最明显的特征是场景供给。”在此次沙龙上,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领导解读了《供场景给机会加快新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围绕“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从进一步夯实场景突破的基础,创新场景供给的方式,厚植场景培育的土壤三个方面给出九条具体措施,持续巩固成都新经济先发优势,提升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品牌。
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大量建设需求和市场机会,而企业信息获取的渠道相对局限,一定程度上存在供需对接不畅、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难等问题。成都如何打破供需信息孤岛?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领导介绍道,成都通过建立线上“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厅”,全面整合散落于地区、部门间的碎片化供需信息,分类发布政府需求清单、政府供给能力、企业能力、企业协作“四张清单”,为城市和企业资源共享共用搭建统一开放平台。值得一提的是,11月12日,中国政府网经验集萃栏目发布《成都市以城市机会清单助力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发展》一文,以视频方式对成都城市机会清单进行了宣介。
同时,为加大机会清单应用,实施精准服务,推动政府企业两端供需信息精准对接,成都积极打通“项目找到投资、产品找到市场”的通道。截至2020年10月,成都已发布8批次清单共2800余条供需信息,1400余条信息实现精准匹配,300余项政策或产品、140余亿元融资需求相继落地。
场景营城 成都开创新模式
为全面接触并体验工业互联网的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改变,本次沉浸式沙龙特别将参访地点设置在了富士康“柔性装配作业智能工厂”, 以期给参会嘉宾带来可感知、可阅读、可互动的场景体验。
“富士康的模式,与我们现在搞产业功能区的思路很契合,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来自成都的代表们如此感慨道。实际上,这已不是成都新经济应用场景沉浸式沙龙首次链接国内外优质资源:“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场,带来了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数字孪生工厂”的深度体验;“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科学城的场景机会”专场,联合国人居署知识与创新局高级经济学家Marco Kamiya受邀参与了分享,其官网也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经过三年的探索,成都深刻认识到“场景”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全新逻辑,是新经济落地的重要载体,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创新与突破的基本单元。因此,成都也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场景营城”理念,通过场景供给使得先进的理念、技术、模式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由成都市新经济委发起的应用场景沉浸式沙龙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链接国内外资源,通过在场景中参访、学习、探讨等模式,聚焦“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高品质科创空间”等未来城市相关主题,打造沉浸式交流合作场域,瞄准国内外场景建设最佳实践,探索制定场景建设标准,沙龙逐步成为了落地“场景营城”理念的重要抓手。(吴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