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2年我省十项主要工作中,“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位列前位——“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目标任务重点明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速度和力度,一直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心关注的一大焦点。今年的发展目标已定,推动路径已明,接下来要如何落地落实?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良计”“出良策”,为唱好“双城记”贡献智慧力量。
“深”
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
2020年,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近两年间,“双圈”建设不断提速。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的一年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川渝协同联动持续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四极”之一进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开工65个、完成投资2154亿元;210项高频事项实现川渝通办、日均办理1.8万件……
实实在在的成果,让代表委员们十分振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更是引起了代表委员的广泛热议。
省人大代表、自贡市委书记范波表示,自贡将主动作为、协同推进川南一体化、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相关重点任务实施。同时,计划开工建设自贡至永川等大通道项目,研究论证重庆至自贡至雅安铁路,与内江协同推进民用运输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示范城市。
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人社厅厅长胡斌表示,下一步,将纵深推进川渝人社合作。去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战略合作协议》,就提出三方将在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等6个方面深化合作,对此,胡斌表示,省人社厅还将进一步落实。另外,据介绍,下一步,川渝还将推动新一轮“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进一步把民生实事做实,切实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寇纲则提出,建设成渝双城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也要在“深”上下功夫。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在成渝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寇纲看来,当前,成渝协同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还存在着标准规范不足、数据设施建设缺乏统筹、数据质量不齐、大数据安全体系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他建议,尽快编制统一数据标准和跨区域、跨行业使用的数据规范,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加大核心技术研发,突破难点、重点技术,从而为“川渝通办”事项更好地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
“提”
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
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是重要路径之一。
记者注意到,民建四川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促进成渝轨道交通产业错位协同发展新格局的提案》,与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的工作部署不谋而合。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轨道交通产业作为基础产业,是推动成渝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的先手棋和主攻方向。提案指出,虽然成渝两地轨道交通产业总量不断壮大,但中间地带的城市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圈内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相对较弱,呈现“哑铃型”,两地之间仍然缺乏过渡衔接区域。
对此,提案建议成渝两地 “面对面”发展有竞争力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成渝两地各自的优势特色,实现优势互补、相向错位发展,协同延长产业链。两地携手,利用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东部的沿江通道与南部的出海通道,面向其他省市乃至海外,积极寻找、抢占沿线国家轨道交通重大工程市场。
另一边,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建设,也是推动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的重要方式。
对此,省人大代表、成都市青白江区区委书记池勇高度关注,他表示,这对青白江的发展有重大利好。接下来,青白江将继续充分发挥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大港区、国家经开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区位优势,为同城化交流提供更便捷的渠道。同时,池勇建议,提升省口岸物流办的能级,以便更好统筹和服务全省供应链的发展,并且以铁路港经开区为基础,完善运输服务,更好地推进成德临港经济带建设。
“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要务之一。成德眉资四市地理相连、山水相依、生态相容,但区域内结构性、布局性、累积性生态环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实施成德眉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推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保共治共享,对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助推‘双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省人大代表周丽姬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水资源调度和保障,研究制定统一的区域污染管控标准,加强区域污染防治联合执法检查,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一体化。
“加”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
壮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的重要一环。
对此,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师陈昊表示,可以从加强成渝两地制造业合作、提高工业工艺技术等方面着力。在陈昊看来,成渝两地制造业各有特色、各有优势,比如重庆的汽车、造船等行业具有很大优势,成都的汽车行业也有雄厚基础。双方可在这些领域研究国际国内制造业的特点、规律,构建新的产业分布和合作关系,实现“有上游、有下游”的合作方式。
“建设‘双圈’,壮大产业是关键,我认为成都平原等五大片区,要共同做大做强高端制造、现代农业以及新能源等产业,为成渝主导产业打造相适应的配套基地、原料基地。”省政协委员、南充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王斌建议,五大片区紧跟产业变革趋势和国家战略导向,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氢能、工业互联网等若干新兴产业,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示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新技术试验区,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另外,省政协委员、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宏观经济组副组长、西南财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丁任重表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还应加快两地人才引育的“软件”建设。“成渝地区高校203所,有能力、有条件、有责任投身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丁任重建议,四川省教育厅和重庆市教育委,加强指导与交流,统筹两地高校的科研力量,集成两地高校的创新资源,充分发挥两地高校研究优势,汇集成为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坐标。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2022年,四川省人大、四川省政协将持续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与重庆联合开展履职活动,继续深化川渝两地合作交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担当作为、树立良好形象、贡献川渝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