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四川经济

成都谋划为中心构建三国文化产业两个圈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2-11-07 21:22:36】 【来源:四川日报】

  省政府信息公开办与川观智库联合发布《四川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打破“各自为战”局面,以成都为中心构建三国文化产业“两个圈”。

  调查研究

  三国文化是四川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三国文化产业是四川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守护好传承好三国文化资源,利用好发展好三国文化产业,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有必要也有意义。今年3月以来,省政府信息公开办联合川观智库先后到成都、南充、广元、宜宾等市就四川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形成此报告,供决策参考。

  【新时代发展三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三国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发展三国文化产业,保护传承相关文化遗产,创造和传播更多承载三国优秀文化和精神的文化产品始终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三国文化在中国及世界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传承于儒家文化的三国文化,集中、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民族文化的理念和内涵。当时虽属乱世,但社会仍然崇尚民为邦本的治国观、为政以德的理政观、匡护正统的大局观、讲信修睦的信誉观、事之所宜的义利观等,一众人物生动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有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迄今为人称颂不绝的,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张飞的“勇”、诸葛亮的“智”、赵云的“忠”,寄托着民众最为朴素的价值追求和道德理想。正是这样高价值的人性,照亮了烽火连天、民生凋敝的乱世三国,更让历史长河流经三国的六十年,传下来一笔笔意蕴丰富影响深远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的民族基因。我们应积极思考如何传承好这些文化财富,高效配置各类资源,发展好三国文化产业,努力创作并传播更多承载三国优秀文化和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四川拥有以蜀汉文化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富矿,奠定了发展独具特色三国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同时也为促进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带来很大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是以人为本、高附加值、环保型和低消耗、高产出的产业,其功能主要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丰富区域民众娱乐与文化交流,同时由于其在当前是智能化、知识化的高附加值产业,不仅能够改造传统产业,还能够助力形成新的产业发展格局。较多实践证明,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发展成正相关。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战略。前些年,省内拥有三国文化遗产资源的地方,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谋划发展,取得一定成效。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应更好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相关产业甚至培育为支柱产业,从而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发展三国文化产业,既能让包含三国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更能为川人乃至全体国人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夯实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三国文化是四川的,更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无论为三国文化诞生做出重大贡献的陈寿所作《三国志》,或者被《三国演义》开篇引用的杨慎的《临江仙》,或者多数人认同为三国正统的蜀汉国遗产,毫无疑问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四川全省人民的文化自信资源之一;并且由于其影响广拓海内外,成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我们应不断创新适应新时代的三国文化表现形式,不断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不断推动大量优秀文化产品更好走向世界。

  【四川发展三国文化产业具备良好基础和机遇】

  四川现有资源及产业基础对发展三国文化产业有着扎实的支撑。一是三国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在全国都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成都武侯祠开展的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现存三国文化遗址、遗迹300余处,其中开发潜力大的达90处。据不完全统计,相关遗存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资源价值相对较高。二是开发条件好,产业可塑性强。颇为国人推崇的诸葛亮的南征、北伐线路,留下大量相对集中分布的遗迹。目前相关市(州)均已开通高铁或高速,便于联合开发三国文化资源。同时,这些资源与自然生态组合良好,适宜打造文化与自然风光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三是三国文化产业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产业优势明显。据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底,四川以三国文化为主题或包含三国文化元素的博物馆、园区、景区为24处,其中5A景区3处,4A景区15处。相关市(州)正积极打造自身三国文化旅游品牌。四是相关文化市场主体实力较强,能够为拓展三国文化产业链提供重要支撑。在数字文化方面,已落户腾讯、字节跳动、完美世界、光线传媒等众多国内知名科技、文创企业,也有峨眉电影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这对四川三国文化资源向产业化、消费化转化可以形成很大助力。同时还拥有多领域、多节点的产业链条对接基础。

  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形势给四川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机遇。一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扩大三国文化国际旅游品牌影响力”。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多处提及三国文化。今年5月发布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对三国文化旅游发展也有提及。这些部署,对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营造有不小助力。二是城际交通发展为三国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2021年底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明确到2025年,初步建成轨道上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路网覆盖全部20万以上人口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5小时通达。德阳、绵阳、广元、南充等均位于该规划区内。三是科技和资源配置数字化为文化产业创新提供更多支撑。科技赋能促使文化产品的流通方式、流通速度发生根本性变革,极大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与科技跨界融合、创新裂变,涌现出“AI+文化”等新场景。四是以三国文化产业为主题发展的基地获得国家支持。成都市武侯区三国创意园获选第二批16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

  同时也应看到,四川发展三国文化产业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首先是有关方面对三国文化产业在四川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需要强化提升。文化资源开发由于前期投入高,较难在短期内产生经济价值,以致不太受重视,几乎没有统筹规划,更谈不上协同发展。有的地方虽有合作联盟,但实质性的产业规划、产品整体联动开发等行动较少。二是产业资源总体利用率不高。大量三国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足、深度不够,特别是与湖北、江苏、浙江等外省具有三国文化资源的地方相比,总体利用率较低。三是产业链条短小且不够完整。许多项目仅具口号与象征意义,没有完整产业链。有些地方开发手段较落后,限制着经济价值的实现,体验性、参与性产品挖掘少,配套和场景丰富性上难以满足游客多重需求。拥有较多年轻消费者的三国相关游戏、动漫,多由省外甚至国外公司开发,本地收益少。四是产业品牌塑造意识较为淡薄。与河南、湖北、陕西、重庆等也有一定三国文化资源的省(市)相比,四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不多。五是政策支持有待优化。文化产业需要政府“扶上马,送一程”,产业政策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四川各地涉及三国文化产业的企业大多是小微企业,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有限。

  在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可能还会遭遇到这样一些挑战。一是产业同质化竞争较为激烈。据武侯祠“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简报显示,湖北、重庆等地三国文化遗存点位共147处,其发展也很不错,给四川形成较大竞争压力。二是产业发展人才紧缺。完整的文化产业链需要从文化研究、创意设计、市场开发到生产制作、营销推广等全领域人才,目前省内既懂市场营销又对三国文化有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极少,还需围绕产业链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三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产业发展有影响。比如自然灾害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不时冲击着依赖线下互动的文旅产业。这些挑战,需要足够重视做好研判。

  【促进四川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树立并不断强化抓三国文化产业发展就是抓三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意识。要发展好三国文化产业,有关层面必须具有抓好这项工作的意识。事实上,各地都表现出对利用所属三国文化资源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热切愿望,对由更高层面牵头组织有着迫切期待。

  紧密结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并尽快构建三国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机制。一是做好产业和市场分析。加强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文化产业趋势分析,充分了解文化市场复杂性和文化生产活动的不确定性,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规律,有效配置各类文化资源,稳健发展三国文化产业。二是政府适度引导做好产业资本整合。如果可能,促成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以及市(州)政府在省级层面建立三国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组,统筹相关产业发展,尤其要注重打破各地因行政区划分割形成“单打独斗、各自为战”局面。三是成立三国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三国文化产业发展联盟,以行业引领、资源共享、营销推广、标准制定等为主要任务,整合上下游企业,最大限度汇聚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要素和资源,尤其要把相关研究机构融合进来。同时,遴选一家有意愿有条件的国资企业联合有关市(州)成立三国文化产业发展公司,各地各有关方面可以资金、资源等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全省三国文化产业发展资源整体发展。四是推动跨省合作。与有三国文化资源的重庆、陕西等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开展相应的交流学习和跨省项目合作,出台有关区域合作措施,探索并走好三国文化产业协同发展路子。

  根据资源分布实际系统谋划推动,不断提高产业质量效益。一是构建两个产业圈。以成都为中心点,构建三国文化产业的北圈和南圈。北圈从成都往德阳、绵阳、广元、南充方向,南圈从成都向内江、泸州、宜宾、凉山、雅安方向。适当时机可以制定相应规划,并争取将其纳入到当地重点发展规划中。同时,致力于形成个性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从资源挖掘、产业分工和产业集聚等角度,定位各区域和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独特性,如成都打造“三国文化城”,南充、广元分别围绕“一个人、一座山、一本书”“大蜀道+三国”进行深度开发,推动区域三国文化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二是深度融合产学研。以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鼓励专家学者和社会机构加强三国文化及其产业发展研究,推动成果加快转化,力争建立科研院所、创新主体、生产企业等之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打通产业链条上下游主体间的隐形壁垒,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创新发展文旅融合重点业态。统筹三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发掘利用,建设一批三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互促的发展示范区,推出一批兼顾旅游者和本地居民需求的三国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提质升级推动三国文化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影视+旅游、研学旅游、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等业态。鼓励规划建设旅游演艺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旅游演艺产品。如成都可以参照西安大唐不夜城、杭州宋城,打造三国文化体验园,让所有来成都的游客都渴望去体验。如南充可以借助《三国志》名气,面对全球的三国文化爱好者,线上线下举办三国人物扮相比赛,最后在南充进行最终角逐。

  加快产业链价值链建设,着力培育四川三国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构建完整高效产业链。这是三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与当务之急,也是文化产业创新和增值的有效途径。在内容产业方面,做好相关图书、游戏、影视、主题公园、活动、艺术交流推介等。在平台产业方面,建好用好视频、社交、微博、电影院线等终端平台,抓好相关传播服务。在周边衍生品产业方面,做好有三国文化标识的玩具文具、美工品、冷兵器、乐器、数字娱乐设备与图书等。同时着力提升价值链分工层次,在产业链中通过创意生成、产品开发与创作、推广传播、客户体验等不断将三国文化资源转变为附加值的实现。二是聚焦消费终端提供更多产品。开展三国文化产业消费市场大数据分析,以三国文化中谋略、忠义、战力等元素为内核,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精准谋划和营销。如融入三国元素,支持和引导脱口秀、电竞、剧本杀等发展,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发展沉浸式实景演出精品、沉浸式展览、沉浸式娱乐体验等业态,发展夜间体验模式,打造“印象三国”话剧、舞台剧等特色文艺表演。以高度体验的旅游业态,让游客在“衣食住行游购娱”中感受三国文化的熏陶并与之产生共情,增强旅游黏性。三是创意赋能打造爆款产品。扩大优质产品供给,结合四川餐饮文化、茶文化、古蜀文化资源优势,将三国文化元素渗透、延伸。引导创意设计企业、平台、工作室及设计师等积极提供创意设计服务支持,打造三国文化礼盒、“水煮三国”“欢喜三国”等系列网红文创产品。充分发挥成都全球领先的手游团队作用,大力发展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动漫游戏,鼓励引导省内文创企业与哔哩哔哩、腾讯等企业合作,共同投资创作三国题材的动漫游戏,更多地在游戏内容及剧情上领先其他的三国文化动漫游戏产品登陆全球市场。四是创造更多高辨识度的品牌。充分发挥成都武侯祠等龙头景区引领作用,策划“蜀汉英雄”三国整体品牌,联合打造,整体宣传,统一营销。利用省级对外交流活动,开展三国文物陈展、三国百戏展演等活动。突出“超级IP”,通过持续运营,如动漫英雄主题IP、三国潮玩IP、三星堆和三国文化元素融合IP等,推动三国资源富集地至少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IP。紧扣蜀汉三国英雄人物,利用动漫、COSPLAY(角色扮演)、短视频、川剧等载体,呈现个性鲜明的三国名人,打造辨识度高、认同度高的蜀汉三国商业符号,逐渐做大做强蜀汉三国形象流量品牌。

  强化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优化三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一是改造提升基础设施。重点体现在文旅方面,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增强消费供给能力。建设统一的旅游导览系统,创建、申报国家级景区和世界文化遗产。打造高品质、高体验度的三国主题街区、院落、研习基地,培育、引进一批餐饮、酒店、购物、文创等知名企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要注意处理好守护传承与利用发展的关系,立足“在传承中开发、在开发中传承”,建立完善协同保护、传承与开发机制,坚决避免破坏原有生态风貌、割断三国历史文化脉络等问题。二是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三国文化产业基础再造,加强有关消费品和服务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产业基础公共服务平台。抓住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契机,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历史遗存,借助VR、AR、MR等新技术手段,再现三国历史场景;推出“云演出”“云看展”等新型消费场景,推动线下传统三国资源向线上平台聚集、展示,提升三国文化线上热度,为线下旅游奠定基础。以数字化开源为核心,推动三国文化遗产标本库、三国文化素材库等数字化开源平台建设。特别要注重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的互动相融,共同支撑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三是加快建立完善产业支持政策体系。深化产业环境改革,促进各类要素顺畅流通和优化配置。省级文旅、自然资源等部门积极与国家部委对接,调整相应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和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有序参与三国文化产业开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个性化的信贷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扩大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创新信贷产品规模。推动完善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融资担保体系,拓宽文化企业信贷抵押物范围和风险缓释渠道,鼓励符合条件的三国文创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激活智库人才资源,以内容创作、项目策划、创意设计、经营管理、投资运营等为重点领域,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推进三国文化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实践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育。加强职业经理人选用,建设高端智库,尤其是高层管理人才的引进,为文化产业的管理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推荐阅读
 
仲量联行携手成都东部新区亮相第五届进博会
华夏保险德阳中支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
西门子成都数字化工厂获碳中和达成认证
三十万理赔金一天到账 太平人寿秒赔兑现承诺
 
· 成都高新区在沪举办集成电路专家恳谈会
· 大韩航空恢复多条至仁川的往返航线
· 三辆红色主题公交车亮相内江街头
· 乐动力体育中心四川总部正式落地新都
 
热门点击
  1. 成都国际时装周在成都正式盛大开幕
  2. 四川落实定向降准政策 小微企业融资难得
  3. 泸州老窖大降价 与茅台五粮液争市场
  4. 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稳中有升
  5. 天原集团上半年亏损近四千万
  6. 硅宝科技荣获首届工业企业履责五星
  7. 东亚银行公益基金在川开展乡村教师培训
  8. 民营银行首发阵容出炉 四川四民企欲破冰
  9. 四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新成效
  10. 四川审计报告出炉 三公经费明显下降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