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水网体系。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有何内在联系?四川水利工程建设未来如何谋篇布局?带着上述问题,四川在线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
看背景:
从传统水利到“大水利”,水利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更加凸显
“《意见》出台正当其时、恰逢其势!”谈及四川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因,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无论是从国家还是全省层面,水利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2022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水利部对此作出部署:加快重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战略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大力推动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努力保持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规模和进度。
“水利工程建设在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四川是全国大局的一个缩影,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也对加快骨干水网建设等作出部署,水利建设迎来重大机遇期和窗口期。
2022年,省委省政府首次高规格举行“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并把引大济岷作为全省“一号工程”加快推进;去年前11月,全省落实各类水利投资460亿元,同比增加105亿元,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空前。
过去,水利被称作“农业的命脉”,传统水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农业水利。而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以引大济岷为例,工程规划引水线路总长310千米、总投资超700亿。四川为何要千里迢迢、花费巨资从大渡河引水到岷江流域?
“随着成都平原经济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增长,供需水矛盾日益加剧,引大济岷上马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水利厅厅长郭亨孝表示,现代水利已提升为以农业水利为基础的经济水利、社会水利、生态水利和要素水利的“大水利”,水利工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和延伸。
看短板:
全省总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尚未形成,水安全保障能力亟需提升
“一方面,四川水利工程建设迎来重大机遇,大抓水利的形势喜人;另一方面,水利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让我们感到形势逼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等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亟待补强。
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除都江堰灌区,四川现有水利工程主要为区域性和局部性工程,全省总的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尚未形成,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差。
以安宁河流域为例,区域内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严重不均。郭亨孝说,在安宁河流域各生产要素中,水是推动和支撑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为此,水利厅积极谋划,加快部署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打捆)工程,旨在破解流域水资源配置“瓶颈”。
此外,今年全省严重的旱情,更加凸显了四川骨干水网尚未形成、重点水源工程不足、乡村供水保障不好、渠系配套建设滞后等问题短板,当前全省水利基础设施仍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
水利厅规划计划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的制定出台,有利于四川抢抓国家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机遇期和窗口期,加快推进以引大济岷、安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打捆)工程为代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看路径:
构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加快骨干水网、重点水源建设
根据《意见》,到2025年,水网骨架布局基本形成,实现水利发展大突破;到2030年,骨干水网总体构架基本完成,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这一目标如何达成?
记者了解到,《意见》在正式出台前,水利厅学习调研了广东、江西、重庆等兄弟省(市)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加强水源工程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在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意见》如何体现四川特点?
“了解全省水生产力布局,是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之一。”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起草过程中,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结合自然地理、水资源分布特点,四川提出了“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即“一主”指盆地腹部区,是全省人口主要集聚区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四片”则是指川西北片、川西南片、秦巴山片、乌蒙山片。
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区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与生产力配置不匹配的现状,《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一是完善盆地腹部区和川西南片的骨干水网,如引大济岷、毗河供水二期、向家坝灌区一期二步工程将在“十四五”期间开工;同时,在川西北片、秦巴山片、乌蒙山片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如开工建设中阿坝水库、斑竹沟水库、永宁水库等工程。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是整个水利工作的牛鼻子和突破点,以此可以牵引整个水利行业的大发展。”郭亨孝说。
为此,《意见》以进一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为着力点,还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比如,创新投融资机制,解决水利工程公益性强、融资难的问题;创新水利工程建设大质量管理,构建以质量为核心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创新水利工程一体化管理,构建科学高效的大型灌区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流域调度一体化,建立“大水调”机制,实现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推进水权与水价改革,激发各类水主体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