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厅全面完成对107个省级预算部门、21个市(州)和72个扩权县财政部门2022年度预算绩效管理考核,将考核情况向全省通报,对获得“优秀”和“良好”等次的省法院、公安厅交警总队,雅安市、成都市,天全县、什邡市等43个省级预算部门、9个市和28个扩权县财政部门予以表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通报除了“表扬”,还首次将市(州)和扩权县的考核结果排名全部通报,激励部门和地方查找差距;同时,首次通报省级重点绩效评价在市县选点的评价结果,全面反映市县改革推进情况和资金实际使用绩效。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通过考核、评价和通报,进一步强化绩效导向,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看成效
考核平均分稳步提高
显示绩效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通报显示,101个省级预算部门(不含涉密等部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平均分为80.31分,比上年提高2.51分;同时,21个市(州)考核平均分为94.54分,72个扩权县考核平均分为90.08分,也比上年有所提升。
“在考核指标总体稳定的情况下,考核平均分稳步提高,显示全省绩效管理水平整体提升。”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中央提出力争用3至5年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四川的相关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第一方阵,连续几年位居全国考核排名前5,这也是全省绩效管理整体水平的反映。
再看分数段的分布情况——高分越来越多、低分越来越少。通报显示,101个省级预算部门(不含涉密等部门)中,90分(含)以上的9个,70分以下的9个;21个市(州)中,90分(含)以上的18个,80分(含)—90分的3个;72个扩权县中,90分(含)以上的43个,70分以下的只有1个。
“纵向看,绩效管理水平都在提升;横向比较,地区和部门间的绩效管理水平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三个方面的提升尤为明显,一是绩效管理的意识更强,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的氛围日益浓厚;二是绩效管理的工作更实,各地各部门广泛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三是绩效管理的结果运用更“硬”,普遍实现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改进管理、政策调整挂钩。
找差距
考核和评价结果拉通排名
精准查找分析短板和不足
通报发出后,有的地方已主动上门,在评分中找差距。“以往主要是表扬先进,现在把考核和评价结果拉通排名,压力大了不少。”川南某县的考核评分在72个扩权县中排在60多名,当地财政部门负责人说,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要求查找问题、立即整改。
财政厅此次还首次通报了省级重点绩效评价在市县选点的评价结果。“33项政策(项目)涉及19个行业部门,覆盖21个市(州)、163个县(市、区)。”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资金的实际使用绩效,反映了行业部门和地方的绩效管理水平,有利于找准资金绩效不高的症结所在。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不只是财政部门的事,还要行业部门落实绩效主体责任。”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要通过“系统抓、抓系统”,加强部门和行业各项资金绩效管理,改变预算资金分配固化格局,加强资金使用的全过程指导跟踪,确保资金在使用末端落地见效。
在此次考核和评价工作中,财政厅查找出不少短板。如预算绩效管理“财政热、部门冷”现象仍然明显,一些市县行业部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绩效监控动态纠偏未能充分发挥,未能及时调整目标或预算……对这些问题,财政厅在通报中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在主体责任、行业指导、工作质效、结果应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要求。
强应用
将绩效作为相关工作参考和考核因素
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
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央明确要求加强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各级政府要将预算绩效结果纳入政府绩效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参考,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此次通报也同步报送省人大、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审计厅和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等,作为相关工作参考和考核因素。
“绩效管理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新一年的资金分配。”财政厅绩效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说,我省已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将下级政府财政运行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将本级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政策和项目绩效与政策(项目)预算规模挂钩。“对绩效好的政策和项目原则上优先保障,对绩效一般的政策和项目要督促改进,对交叉重复、碎片化的政策和项目予以调整,对低效无效资金一律削减或取消。”
对改革工作推进滞后、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管理问题突出的部门和地方,财政厅将发出“两书一函”(约谈通知书、整改通知书和提醒敦促函),并开展实地督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