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人们自驾雅西高速时,会惊叹10公里长的泥巴山隧道“太长了”,但现在,泥巴山隧道在四川高速公路隧道中,长度已排不进前十。
“过去 10 年,隧道长度增长率为102.8%……”11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2025年四川省隧道工程建设交流会上,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公路学会隧道工程分会荣誉理事长蒋树屏表示,长隧道已经成为行业内新趋势。
在四川高速公路建设中,这一趋势更明显:2012年,雅西高速泥巴山隧道建成通车,四川有了首座长度超10公里的隧道;如今13年过去了,四川已建和在建的10公里以上公路隧道已超20条,约占全国的37%。规划中的成汶高速龙门山隧道,长度更是达到24公里。
隧道为什么越建越长?从施工到运行,安全性如何保障?
解题方式
破解山区建高速公路的困境
今年4月开工的金西高速中,有一条横跨凉山州越西和喜德两县、全长超18公里的越喜隧道,是目前四川在建高速公路隧道中最长隧道。
“修建这么长的隧道,实属无奈之举。”蜀道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睿介绍,金西高速是成都到大凉山的第三条高速公路,连接凉山州甘洛、越西、喜德三县,并与多个高速公路网络相接,线路走向决定其必须穿山越岭。“越喜隧道之所以设计这么长,除了线路走向的必然选择,生态环保因素也是考虑重点——隧道上方有一片生态敏感区,建隧道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而西香高速隧道群则建在了大山“肚子”里:西香高速元宝枢纽地下互通已被认证为“世界最大规模山区高速公路全地下互通(在建)”。
这样的设计也是无奈之举。“山区高速公路越来越多,受地形和地质条件限制,只能建设更长、更大的隧道。”张睿表示。
科技助力
确保隧道施工效率和安全
传统的隧道施工以钻爆法为主,即钻孔后填炸药、一点点向前推进,顺利的话每个月能掘进几十米,不仅耗时长,随着隧道变长,安全风险也更大。
“长隧道施工,我们请了个新帮手——隧道掘进机(TBM),已用在越来越多隧道施工中。”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洪开荣介绍,通过TBM 开挖平行导洞,掘进长度每月可达数百米;待平行导洞贯通后,再横向加开作业面至主洞,就能实现长隧短打,“不仅节约时间,也更安全。”
TBM虽省时又高效,但对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同时还需人员和机械密切配合。“最怕遇到卡机,进不去、出不来,会对施工造成严重影响。”蜀道集团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李升甫表示,要减少卡机事故,关键是做好地质勘探,比如每开挖100米就对隧洞的地质结构进行精准检测。“先‘CT检查’,了解基本情况;再‘活检’,钻取岩石进一步分析,务必把地质结构摸清楚再施工。”
此外,越来越多的预制技术也用到隧道施工中。传统工法下,隧道的支护主要是混凝土现浇模式;TBM施工后,则采用预制管片:在工厂把混凝土管片加工好,再在现场像拼积木一样拼起来,进一步节约施工时间。
越喜隧道计划工期6年,如果采用传统方法施工很难按期完成,但采用TBM施工,就有望按照计划工期完成建设。施工团队还更进一步,在国内高速公路工程领域首次采用大直径双护盾TBM进行主洞施工。除越喜隧道外,今年建成通车的国道351线夹金山隧道、目前已贯通的乐西高速大凉山1号隧道以及建设中的西香高速盐源隧道等,也均采用TBM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