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经济在线遂宁11月19日讯 11月12日至14日,以“馆校协同 实践育人”为主题的四川省文博研学联盟年会在遂宁举办,来自全省文博机构、中小学、研学企业及相关领域的百余位代表参会,共议文博研学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场景中更好生根、传播与创新。
年会围绕馆校合作、课程创新、研学实践等重点展开,以务实交流为核心,呈现出四川文博研学近年来的探索成果与创新方向。会上,四川博物院、遂宁市博物馆、成都市锦官城小学等多家单位分享实践经验,聚焦课程体系建设、场景化学习、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展示出文博资源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次年会的一个亮点,是多项本土化、可复制的研学案例集中亮相。遂宁以宋瓷文化为核心打造的主题学习项目备受关注,通过跨学科整合与沉浸体验设计,让学生在探访、实验、创作等活动中理解文化脉络,实现从知识理解到素养生成的完整学习链条。该项目以真实文物资源为根基,构建“文物为核、学科为翼、体验为径”的学习框架,被专家评价为“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有效范式”。
在遂宁洋渡实验学校举行的案例展示活动中,来自学校与博物馆的师生共同呈现基于宋瓷的主题学习成果,展现馆校协同推动课堂革新的新样态。随后专家从课程目标、情境设计、学科逻辑等方面提出建议,推动项目向更深层次优化。
年会期间,与会代表走进大英县卓筒井大顺灶遗址开展实地研学。卓筒井作为北宋时期重要技术发明,被誉为古代“第五大发明”。代表们在盐井遗址现场深入了解古代钻井与制盐技艺,感受传统工匠精神与科技智慧,为未来研学课程开发提供鲜活素材。代表们还前往遂宁市博物馆参观南宋窖藏宋瓷,进一步认识遂宁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
本次年会集中展现四川文博研学体系不断完善的成果。近年来,四川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推动研学从“看文物”向“用文物”转变,以跨学科课程、场景化学习和区域协同为抓手,推动文博资源向教育深度渗透。此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强化联盟成员之间的协作,使四川文博研学在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师资提升等方面形成更紧密的合力。
未来,四川文博研学联盟将继续拓展合作空间,深化馆校协同实践,为青少年提供更多走进文化、理解历史、触摸文明的学习机会,让传统文化在实践中焕发时代活力。(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