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3月18日讯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三年来,西华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思政课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充分彰显了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
多种形式学习讲话精神
西华大学师生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等认真关注座谈会的相关报道,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在学校引发热烈反响,师生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为思政课建设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根本遵循和具体指导。
学校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笔谈会等多种方式,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2022年3月16日下午,西华大学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举行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学习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万远英、院长冯永泰、副院长郑小明和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等参加了学习研讨会。参会教师一起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的主要内容,就如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特征、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守正创新推动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等、如何推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
加强制度保障。校党委常委会、校务会每学期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校领导定期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学院建设发展的实际问题。校党委书记余孝其、校长刘树根带头走进课堂听课讲课,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学校领导干部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已形成制度。先后制定出台四川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津贴考核与发放办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评审办法等系列制度文件。
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建强思政课主渠道,不断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学校入选四川“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两个学院入选“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健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机构、行政管理学术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划拨专项经费,设立思政课研究专项,完善绩效分配等制度,改善学院教学科研场地,配备教学科研的硬件设备,建设学院专业图书资料室和阅览室。
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近三年,新增专任教师23名,其中从校外引进教授、博士13名,思政课教师在学历、职称、学缘、年龄上不断优化。按照“六个要”的要求,建立了“部-省-校-院”四级师资培训制度,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水平。多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计划”、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30余名教师参加四川省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讲课等各类教学比赛并获奖。万远英、郑小明、尹德志等多名教师在省内外思政课教学理论研讨及教学成果展示会上作主题报告或交流发言。
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学校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特色逐步显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C+,位列四川省属高校第一;2019年被评为全省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先进单位;入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凝练学科方向与特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研究等方面形成研究优势与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依托“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等形成研究团队,为治蜀兴川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教育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四川分中心)等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在四川历史文化名人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成果。
打造学科平台。近年来,学校依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四川)、 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四川省教育厅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四川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心、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建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实施专项建设工程。学校以人才引育和团队建设为引领,将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以“学术成果领航工程”“学术成果培育工程”“金课工程”“思政名师工作室”“思政课示范教学团队”等9个类别专项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重点马院建设工作,目前共计立项建设33个专项,7人获“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项奖学金”。
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
聚焦铸魂育人,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落实课程设置和学分规定,合理设置教学规模,创新实践教学、探索网络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采用“面-点-面”的实践教学模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与校外育人资源的有机整合,让学生深化了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有效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人数多、组织难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程入选首批国家一流课程。
经典融入专题教学。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建设取得成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选四川省思政课示范课程。两个学生学术社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会、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近年来,西华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成绩突出: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基于易班网络互动社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等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大学生学习成果丰硕,在全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果展示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画作《一带一路》获全国一等奖,微电影《与思政课的幸福相遇》《给马克思的信》分获全国二、三等奖;在教育部组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系列主题活动中,学生绘画作品《守望边陲》获全国一等奖,书法作品《苏轼前赤壁赋》获全国优秀奖,微电影《一个人的毕业典礼》获全国三等奖,战“疫情”中华民族精神熠熠生辉获省二等奖。
西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得到多家媒体关注。 2019年、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网、新华网、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平台等以“西华大学上演别样学习成果展示会”“青春告白祖国”“我和我的祖国” “砥砺前行,共创辉煌”“西华大学举行思政课‘读经典、悟原理、重实践’系列活动”等为题对学校的思政课建设情况进行了报道。
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成绩斐然
近年来,西华大学思政课教师承担科研项目26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35项,到位经费45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以上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其中A类出版社22部。
加大理论阐释宣讲经费支持力度,激励思政课教师积极投身理论阐释和宣讲工作。2019年以来,共计发表理论阐释文章70余篇;省委宣讲团成员万远英教授赴成都市、眉山市、凉山州等地开展宣讲23场;马克思主义学院10余名教师开展校内外宣讲100余场;由33名师生组成的“西华大学新思想新理论宣讲团”为校内各单位作党史学习教育宣讲70余场;2021年,薛新国教授获“四川省干部教育名师”称号。
探索思政课教学进网络
学校依托思政课和易班建设基础,积极探索基于易班的网络教学,搭建思政课在线学习及实践教学成果展示平台。
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加强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一方面把优质的课程资源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内容。另一方面也鼓励学生围绕学习的内容,自主地创作和制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等一些网络作品,上传到平台上进行发布和互动。西华大学依托已建“易思政”思政课网络教学平台、“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思政战疫微课”“彝海结盟”等优质学习资源和易班名师工作室、“壹麦”辅导员易班公众号等联动打造工作平台。
网络思政渐入佳境。目前,西华大学基本形成“课堂+实践+网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新格局。“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获得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重点项目;“易班”网络育人云平台建设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下一步,学校将以聚焦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打造面向社会的“思想政治公开课”和网络思政资源;以易班网络育人云平台为载体,以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为抓手,创新“课堂+实践+网络”思政育人模式,打造网络思政特色,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构筑铸魂育人新格局。(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