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5月7日讯 西华大学自2015年定点帮扶南充市嘉陵区以来,认真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一超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总体目标,坚持智力支持与项目支持相结合,聚焦帮扶任务,发挥学校学科专业优势,整合各方资源,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与嘉陵区、龙蟠镇、水堰口村加强对接,持续提升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嘉陵区乡村振兴贡献西华力量。
牵头挂帅定方向,领导班子统揽总责。西华大学党委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抓定点帮扶工作,严格落实“领导班子主责、承办机构主推、单位全员主帮、驻村干部主干”的“四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形成合力、上下联动推进帮扶工作。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部署推动工作,多次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分管校领导带领乡村振兴办和其他部门多次研究解决具体问题。近两年,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等12人次,教授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200余人先后到受扶地开展帮扶工作。在嘉陵区开展帮扶项目约40个,涉及帮扶资金400余万元,帮扶成效显著。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党建指导一刻不松缓。学校分四年向水堰口村提供资金50万元,用于提升党建阵地建设,实现水堰口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提升便民服务环境。每年派出党建指导组,赴水堰口村开展党组织建设蹲点指导。
一马当先排头兵,乡村振兴办具体负责。西华大学乡村振兴办公室在定点帮扶工作中承担着谋划、推动、落实的职责,为学校的定点帮扶工作出实招、谋实效,积极对接牵头单位,梳理帮扶要点,实行“清单式+责任制”的工作方法,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清单,将工作分解到部门和具体人,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制定并落实年度定点帮扶南充市嘉陵区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联动校地企资源,两年内组织社会力量向水堰口村全体村民捐献化肥近约50吨;积极实施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开展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参观考察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协调学校相关学科平台,结合受扶地需求,强化协同推进,加强校对区、对村的无缝衔接,列出学校能做、群众受益的工作清单和项目台账,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切实当好定点帮扶工作的排头兵。
千军万马齐上阵,全校各部门后方支援。西华大学校领导主动担责,靠前指挥,党员干部主动融入,各部门密切配合,全校上下联动、团结一心、扎实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定点帮扶工作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学校在水堰口村已发放两期“西华大学-水堰口村学生奖学金”共计4万元;全覆盖实施60个教工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脱贫户60个,每年发放慰问品3万余元,两年投入帮扶帮扶资金20余万元;派出党建指导组驻村蹲点指导农村党建工作;加宽了乡村公路3公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105盏;新建了水堰口村文化广场;组织举办了“喜迎二十大共享新生活”水堰口村的首届乡村振兴文艺晚会上高亢嘹亮的歌声,铿锵唯美的舞姿,感人肺腑的故事,声临其境的视听,同学们的昂扬激情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村民,赢得了阵阵掌声欢呼声;捐建了水堰口村分类垃圾回收点13处;巩固提升了乡村集中供水点2处;组织专家教授为在村两家企业设计农副产品外包装;开展“以购代捐”、“消费帮扶”活动共计近300万元,帮助水堰口村销售农副产品,助力群众拓宽销售渠道,两年共计2万余元。
鼓进金退奋挥戟,驻村干部一线奋战。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驻村帮扶,是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派的驻村帮扶干部是学校与水堰口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西华大学坚持选拔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作风扎实、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热爱农村工作的教职工作为驻村帮扶干部,持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培训、管理激励、保障关爱和宣传引导,推动驻村帮扶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让他们放下包袱、冲锋在前、不辱使命,真正体现出新时代驻村帮扶干部说干就干、干就干成、越干越好的意志品格。驻村干部积极争取到村的建设资金200余万元,完成校地项目27项,并时刻关注脱贫户、监测户共计93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守住他们不能返贫的底线,全覆盖地走访留守在村169户家庭,详细记录了解他们需求,逐一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驻村干部与村两委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整治撂荒地,引进农业公司流转村集体土地,发展高粱、蔬菜、花椒、蚕桑产业,与农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增收近20万元。
据统计,近两年来水堰口村先后荣获了“南充市嘉陵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南充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等诸多荣誉。当地村干部满怀感激地说,这与西华大学积极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密不可分。(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