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2月15日讯 12月14日至15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四川城乡融合发展”理论研讨会暨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西华大学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裴泽庆,西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力出席会议并致辞。
会议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四川城乡融合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党校、高校社科系统的专家学者们围绕会议主题,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本质要求、城乡关系变迁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溯源、实践思考、党建引领、驱动机制等不同专业层面、不同视觉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讨。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副校长裴泽庆指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方式并不是与生俱来和自然天成,具有民族性、过程性、文化性等特征,后发国家的现代化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有先进政党作领导,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和制度的力量。四川推进城乡融合,重在促进城乡要素融合、产业融合、设施融合、治理融合,要以此为标志,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四川实践,将为四川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空间。
会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任剑涛教授作了题为“走向成熟现代化:从城乡分流演进到城乡统合发展”的主旨报告。报告阐述了在现代化发展新浪潮时期城乡发展需要从原来的城乡分流状态进入城乡统和发展状态这一主要观点,围绕城乡发展趋势这一主旨,针对早期现代化向成熟现代化过渡的情形下所面对的问题对现代化的定位进行了深刻剖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邓大才教授作了题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成都现象’:为什么总是领跑创新”的主旨报告。邓大才教授根据自身在成都的调研经历,对基层治理现代化创新中的“成都现象”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成都的基层治理实践影响因素进行了高度凝练和概括,指出成都的创新有着体制性、增量性、可持续性和领先性特点,并从领导力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成都现象”中的结构性因素。
研讨会期间,四川大学王洪树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胡子祥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刘世强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杨锦秀教授、西南科技大学赵洋教授、西华师范大学尹学朋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冯莎教授、成都大学岳鹏教授、成都市委党校施俊伟教授、四川省委党校陈昌荣副教授、西华大学薛新国教授等十一位专家进行了主题发言。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四川城乡融合发展”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
会议由四川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主办、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蒋亮 通讯员 尹德志 龚丽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