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慰问孤寡老人、清除长江河道垃圾、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南纪门街道邮政局巷社区,辖区青少年在学习之余积极发挥社区小主人翁作用,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中成长成才。
近年来,邮政局巷社区结合自身特点,依托微型少年宫、儿童之家、未成年人观护基地三大公共文化平台,以及文化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三大队伍,因地制宜,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为辖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打造“精神加油站”。
用好三大平台
搭建青少年之家
邮政局巷社区为典型老旧城区,存在流动人口多、留守儿童多、“新市民”家庭多“三多”问题。如何更好应对青少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的发展形势,成为社区近年来重点思考的课题。
2012年,社区从辖区青少年及其家庭的特点和诉求出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微型少年宫,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习活动需求,开设兴趣培养、手工制作、法治教育、环保普及等小课堂,不断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除了微型少年宫,社区还在2017年建立起儿童之家,以“四点半课堂”“梦想课堂”等为载体,为青少年提供游戏、娱乐、教育、社会心理支持和关爱等一体化服务;同年,成立未成年人观护基地,不定期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法治教育、安全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增强未成年人法治意识。
2018年4月,李生华和妻子从贵州毕节来渝打工,一家三口租住在邮政局巷社区。平日里,夫妻二人忙于工作,女儿放学后,除在家学习、做作业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三个平台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度过。“我陪孩子参加过几次活动,内容实用,也很有趣,感谢社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费尽心思。”李生华说。
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好三大公共文化平台,不断完善平台建设,倾力搭好青少年之家。
壮大三支队伍
共助青少年成长
2020年暑期,邮政局巷社区青少年志愿服务队迎来了一名特殊的志愿者,18岁的郑业刚结束高考,就自愿来到社区加入志愿服务队,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各类活动。当被问及为何主动申请加入志愿服务队时,郑业说:“2012年以来,我一有时间就会参加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从中获益良多。新学期我要去外地念大学了,想利用假期为辖区青少年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算是一份回馈吧。”
为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社区通过寻求优势资源支持,整合多方社会力量,发动辖区专业社工、心理咨询师、妇女代表、文艺爱好者、社区居民、青少年等群体,先后组建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三支志愿服务队,辅助社区工作者开展各类活动,在全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社区文化志愿服务队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围棋技能辅导、跆拳道培训等活动,吸引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中来。
下一步,社区将持续深化“专职人员 志愿服务”模式,引导辖区各驻建单位、企事业单位等参与志愿服务,各司其职,发挥专才,同时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帮助青少年健康幸福成长。
聚焦精神文化
丰富青少年活动
在“缅怀英烈 文明祭祀”主题活动中,青少年线上缅怀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在“我劳动 我光荣”志愿服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行动,为美丽社区建设贡献力量……
近年来,社区围绕春节、中秋、重阳等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时代新风,增强精神力量,打通教育、关心、服务青少年“最后一公里”。
此外,社区围绕法治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开设教育大讲堂,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法治教育大讲堂通过定期开展“法律在我身边 学法从我做起”“法律伴我成长”“高举法律武器 呵护孩子成长”等专项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环保教育大讲堂则通过开展“小手牵大手 大家找陋习”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关注生态、参与环保,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组织青少年参观红色基地、聆听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等方式,厚植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他们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记者 刘 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