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下午5点,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徐幼医生从1岁半昊昊(化名)的主气道内,成功地取出了一半完整的花生异物,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
医生提醒:虽然为孩子取异物的技术已经非常娴熟,但仍有气管异物带来得悲剧时有发生,家长永远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朋友串门 误将花生米喂给婴儿
5月9日下午2点过,家住金堂县的赵女士将孩子抱到朋友家里玩,谁知朋友不小心将自己剥好的花生米顺手喂给了1岁半的昊昊,一瞬间,昊昊出现了剧烈呛咳、面色发绀、口唇发紫,呼吸困难,这把赵女士吓坏了,当她意识到昊昊是吃了阿姨给的花生米呛到时,她抱起孩子,按照平日在网上学到的急救知识,拍击昊昊后背,然而昊昊依然是剧烈咳嗽、呼吸困难。
惊慌失措下,家长将昊昊紧急送到当地的医院就医。当地医院得知昊昊是气管异物后,立即要求家长马上将昊昊送往成都的上级医院,家人又马上联系到成都省内一家大的三甲医院,听说是气管异物,医院建议将孩子直接送往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家人带着孩子,开车一路狂奔朝着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驶去……
快到5点,昊昊终于来到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这时的昊昊,在咳嗽的同时,面部已经出现微紫,急诊科立即给予CT发现,发现昊昊的气管内有一块巨大的异物几乎将气管完全阻塞,需要立即手术取出异物,否则将很快窒息,导致生命危险。
急诊科立即通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会诊,刚下门诊回到病房准备查看明日手术病人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徐幼主任,看到患儿后,徐主任意识到情况紧急,病情危重,刻不容缓,当机立断指挥部署抢救工作,马上启动科室“新冠疫情下气管异物急诊手术指令”,一边紧急进行急诊手术准备工作,一边做好科学防控,闭环式的抢救工作,立即建立静脉双通道、保证抢救时药物顺利进入体内,同时准备气管切开包,如果异物取出时通过声门困难,阻塞气道,插管困难,启动紧急气管切开;一切准备就绪,她带领团队站上了手术台……
在团队协同努力下,主气道上的花生粒被徐幼主任手中的异物钳牢牢地夹住了,慢慢退出气管,慢慢地退,到了声门处,徐幼主任屏住呼吸,轻轻地旋转手中的异物钳,将异物调整为与声门一致的方向,在轻轻地退,当感觉到异物已经通过呼吸道最狭窄的声门,她大声说道,“取出来了,取出来了!”孩子的气管通畅了,生命体征稳定了,孩子得救了,徐幼主任和在场的所有抢救人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外焦急等候的家长,终于放下紧张焦急的心情,当看到从孩子的气管里取出的花生异物时,家长放声痛哭,连声说道:“这粒花生仁,险些夺去我儿的生命,谢谢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们!”
取出气管异物后,七位参与手术的医生、麻醉师、护士仍然继续守护在孩子身边,因为按照医院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工作要求,一方面为了保证重危急诊患儿得到及时抢救,另一方面抓实抓牢新冠疫情防控,对急诊抢救的重症儿童手术医院实行闭环式管理,医护人员需等待患儿的核酸报告检测结果,才能解除隔离管理,与患儿一同走出这里。
医生提醒:家长及亲属须树立安全意识
据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徐幼介绍,误食是发生率比较高的意外事件。多年来,徐幼主任带领团队在一面积极救治病人,一面还将从孩子体内取出的多种多样的异物多次展出,教育家长,警示孩子,同时她潜心撰写出版了国内首部预防儿童耳鼻咽喉气管食道异物意外伤害的科普专著《你的孩子安全吗》,希望社会、家庭、学校关注儿童意外伤害,从而避免异物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徐幼主任表示,虽然为孩子取异物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仍有气管异物带来得悲剧时有发生,家长永远是孩子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只有家长树立了安全意识,加上持续不断地健康教育才会让孩子更加平安。”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被异物卡住?她介绍:“如若孩子突然出现剧烈的呛咳、干呕现象,并不时用手探入口腔,这些便是信号。如果孩子面色发绀,则异物可能进入了气道;如果孩子口水难以吞咽则异物可能进入了食道。不论进入气道或食道都是危险的,所以家长须高度重视,此时不应再给孩子喂食,更不应刺激孩子引发其哭闹或者大笑,而应使其保持相对安静的状态,并送至医院就诊。”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