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有不少人或多或少存在睡眠问题,例如喜欢熬夜不肯睡、怎么睡都睡不醒、睡得晚但醒得早等等。最近,碎片化睡眠这个词上了热搜,有人称“碎片化睡眠”比“熬夜”更可怕,闹得不少上班族都有点心慌。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就跟大家聊一聊“碎片化睡眠”的相关问题。   本期话题   碎片化睡眠的成因、影响及改善办法   本期栏目,来自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曾向东,就跟大家说一说碎片化睡眠的成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睡眠。   碎片化睡眠真比熬夜更可怕吗?   首先,碎片化睡眠对身体确实是有影响的。   碎片化睡眠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各种原因导致的睡眠中断或觉醒,在睡眠或觉醒之间频繁转换的状态。所以说,碎片化睡眠的本质是夜间觉醒次数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但是总的睡眠时间可能是足够的。而熬夜的本质是主动或者被动的延迟入睡时间,一方面可导致睡眠时间减少,另一方面也可导致睡眠节律障碍。而碎片化睡眠可以是睡眠障碍的表现之一,但不等同于睡眠障碍,它并不是一种疾病。   所以一定要比较的话,同样天数的碎片化睡眠和熬夜,肯定是熬夜得到的睡眠时长会更少,对身体的影响也要更大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碎片化睡眠(2周以上)才会产生上述影响,偶尔一次,对身体没有那么多危害。   长时间碎片化睡眠对身体有哪些影响?   1、大脑功能:日间嗜睡,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还可增加老年痴呆风险。   2、心理、情绪:可能会引起抑郁和焦虑情绪。   3、心血管:可能增加交感神经活性,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致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风险。   4、内分泌代谢:可能导致糖脂代谢异常,增加高血糖或高血脂的风险。   5、免疫系统:可产生促炎因子、减少免疫相关蛋白,增加感染、肿瘤风险。   造成碎片化睡眠的主要成因   导致碎片化睡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与生活相关,二是与疾病相关。   1、生活方面可能涉及以下情景与群体:   ● 生活情景:如高考及重要会议前夜等,因紧张等原因出现频繁觉醒。夏日因蚊子骚扰而多次醒来也算。   ● 特殊群体:奶爸、奶妈、夜班等,可能因婴儿看护或工作而碎片化睡眠。   2、疾病:   ● 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嗜睡,夜间碎片化睡眠,是该疾病的特征之一。   ● OSA(俗称:扯噗鼾):打鼾致呼吸暂停、缺氧,微觉醒或憋醒。   ● 异态睡眠:夜惊、梦游、梦魇等情况,反复发作性不完全觉醒是其特点之一。   ● 失眠:睡眠维持困难是其表现之一。   ●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不宁腿/周期性腿动,致使睡眠维持困难。   ● 其他:慢性病,如慢性疼痛或慢性皮肤瘙痒等。   长期睡眠碎片化怎么办?   你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来改善睡眠问题:   1、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保持良好的睡眠环境;   3、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抑制褪黑素分泌)、紧张或刺激的活动;   4、进行放松训练,如腹式呼吸、冥想、“轻量型”阻力训练(深蹲、提踵等);   5、如果有条件,可以适当增加日间户外活动(有太阳更佳)、适量日间小睡;   6、积极治疗躯体/心理疾病。如果是因为神经衰弱、焦虑等情况导致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   长期处于碎片化睡眠状态无疑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希望大家能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及睡前习惯,并学会调节自身情绪避免焦虑、紧张,从而提升睡眠质量,保障充足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