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出行,随身带好常用药能为旅途健康 “保驾护航”。但备药这件事,很多人都存在误区。近日,四川在线记者带着自己准备的出行药箱,邀请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天府院区综合管理办主任药师王飞进行专业检查,药师现场指出常见问题,并给出一套实用的出行备药指南。
药箱检查现场:这些 “操作”其实都不对
记者的药箱刚打开,王飞药师就发现了几处明显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大家日常备药中也十分普遍,值得警惕。
“您看这些药,都没有保留外包装。”王飞药师拿起药品说,药品外包装上不仅有有效期,还有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等关键信息,没有外包装,无法判断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过期失效的药品不仅可能没效果,还可能因化学成分改变产生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实在觉得原包装占地方,可在药品容器上贴个便签,把有效期、药品名称和用法用量写清楚。
接着,药师又注意到药箱里的滴眼液:“您能记清什么时候开瓶的吗?”他解释,滴眼液开瓶后,药液很容易接触空气被微生物污染,即便外观看起来没问题,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用了可能引发眼部感染。通常单剂量滴眼液开封后要立即用,多剂量的开封后建议1个月内用完。
药箱里的一包棉签也被药师“点名”:“您看这个有效期截至2023年1月15号,早就过期了。”王飞药师强调,过期的棉签会滋生细菌,用来清洁伤口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像含碘制剂、乙醇制剂这类外用消毒用品,也有保存期限,时间长了有效成分会挥发,消毒效果会大打折扣,出行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这类用品的有效期,及时换新。
看到药箱里的中成药,药师也提醒道:“中成药得辨证施治才能用。”如感冒分风寒、风热等不同类型,对应的中成药不一样,如果不清楚症状类型,盲目用中成药,不仅缓解不了不适,还可能加重病情。
分场景备药:不同目的地,药箱“配置”有讲究
王飞药师还根据假期热门出行场景,给出了针对性的备药建议,让大家能根据目的地“精准”备药。
如果是短途旅游,行程一般1—3天,备药不用太复杂,重点覆盖三类需求就行。首先是解热镇痛药,像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能缓解旅途疲劳带来的肌肉酸痛、头痛,遇到轻微发热也能用;然后是胃肠道用药,比如健胃消食片等,旅途中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导致消化不良,有了这些药能及时缓解;还有外伤护理用品,创可贴、小瓶装碘伏,遇到小擦伤、磕碰,能及时清洁伤口,防止感染。
要是打算去高原地区,王飞药师建议,出发前12—24小时可以遵医嘱口服乙酰唑胺,帮助身体适应高原低氧环境;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提前1—2周服用红景天制剂,增强身体对高原的耐受性。另外,高原昼夜温差大,要记得带保暖衣物,避免受凉加重不适,同时也别忘了带解热镇痛药,应对可能出现的头痛。
去海边度假的话,他建议,要重点防范过敏和海鲜引发的肠胃问题。海边气候潮湿,加上海鲜、海水、花粉等,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红疹等过敏症状,所以抗过敏药必不可少,比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而且海边紫外线强,防晒霜、太阳镜这些防晒用品也得备齐,避免晒伤。
特殊人群备药: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家里有老人、小孩,或者有慢性病患者一起出行,备药要更加细心,王飞药师针对这类特殊人群,强调几个注意事项。
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要保证药量充足。出行时要把常用药带够,最好比行程多带3—5天的量,万一遇到交通拥堵、行程临时延长等情况,不用担心断药影响病情控制。
给孩子备药,剂型选择和剂量控制很关键。选药时优先考虑儿童专用剂型、剂量。另外,孩子的药要和成人药分开存放,防止误服成人药。
妊娠期妇女旅游备药需选择孕期安全性高的药物。
正确保存药品也很重要,王飞药师最后提醒,药品保存要避免阳光直射,得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像汽车仪表盘旁、行李箱表层这些高温、强光的地方千万不能放。
药物联用要警惕成分重复,避免因剂量过量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比如感冒药、止痛药和退烧药联合使用就容易造成药物成分叠加。小孩感冒发烧时如果同时使用这些药品就可能加重不良反应。用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药品说明书,检查成分是否重复,不确定能不能一起用的话,要咨询药师或医生,别随便加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