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的小区围墙,变成了靓丽的“手绘墙”;回家停车难的问题,因新建了停车位而得到了解决;口袋公园和各种健身器材弥补了小区缺少绿化和公共活动空间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内江老旧小区房屋破旧、配套设施差等问题逐渐显现。如今,内江市中区的老旧小区变了模样,这些看得见的改变,都离不开市中区正在推进的城市更新行动。
7月21日,在内江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世聪介绍,2022年以来,市中区以“六个坚持”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系列决策部署,城市老旧城区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整体谋划、整体规划、整体打造”原则,聘请专业团队,编制城市更新整体策划和专项规划方案,提供城市更新投融资研究服务,科学合理安排更新区域、更新时序。2023年启动省建片区、四方块片区改造,2024年—2025年分批次启动半坡井片区、大修厂片区改造,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取得阶段性成效。当前已聘请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对省建片区开展设计工作,充分结合居民改造意愿和市中区实际情况,按楼栋进行精细化改造设计,分区域完善公共服务配套。
坚持项目统筹。狠抓项目储备谋划、前期设计、建设施工和后期跟踪等各个项目环节,确保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截至目前,共投入资金1.7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76个房屋469栋,惠及居民1.71万户,建成侯家巷红色文化小区、西二巷红色物业领航智慧小区、南门城垣老城墙小区等特色小区。2023年梳理形成桂湖街——文英街片区老旧小区改造等40个城市更新项目,河坝街智慧示范街区、甜城坊等特色储备项目16个,现已开工23个,完工4个。
坚持问计于民。始终推行“三下三上”工作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全面摸排梳理老旧小区、房屋建筑、社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和问题,建立领导联系指导街道机制、项目质量监督机制和巡查机制,设置问题“码”上扫、召开院坝会、发放征求意见单等方式畅通居民意见反馈收集渠道,把群众“问题清单”“需求清单”变为改造工作的“职责清单”“办事清单”。截至目前,共召开“院坝会”70余次、发放征求意见单9200余张、张贴公告230张,收集居民意见957条,需求融入改造443条,有力推动了城市更新与居民需求有机融合。
坚持特色示范。在对水、电、气、路、讯等基础改造提升基础上,落实“一区一策”,凸显小区特色。如:围绕文化提升主题打造北二巷“书香小区”,将原有废弃的破旧凉亭改建为文化亭,修建小区书屋,新增“忠孝仁义礼智信”主体文化墙400平方米;围绕健身运动主题打造北四巷“运动小区”,新建运动场300平方米,并安装健身器材等让老旧小区能“安居”更“宜居”;围绕“爱在西二巷”主题,打造新华路西二巷完整居住社区,拆除违章建筑10处120平方米,整治通信线路“蜘蛛网”约2000余米,完成外立面改造2万余平方米,老旧居民楼焕然一新。同时,新建便民智慧停车场1个,增加停车位80余个,社区造血功能和基层治理可持续性有力提升。
坚持为老服务。积极推进养老设施、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养老服务改造工程,对道路、坡道、出入口台阶、扶手、公共卫生间、电梯、停车场等部位进行无障碍改造,新设老年人饭堂、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室等。目前,已完成200余名特殊困难老人家中适老化改造,已建成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个,正在建设2个。
坚持智慧互联。针对老旧小区居住人员结构复杂、安全设施缺失、治安防范薄弱等问题,探索“智慧小区”建设,依托“天网”“智慧平安甜城APP”“城市大脑”等资源,在公共区域安装监控、人脸及车辆识别门禁、周边警戒等平台系统,实现报警、监控、指挥、处置四方联动。试点建设完成智慧小区(一期)项目,涉及城东、玉溪2个街道13个小区50栋楼,安装智能门禁、智慧监控、智慧党建屏等323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