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记者从广元市昭化区统计局获悉,2023年全区小春粮食作物播面为9.397万亩,增幅为0.13%,产量为20097.99吨,增幅为4.73%。其中冬小麦播面5.322万亩、增幅0.83%,产量10218.24吨、增幅13.22%;其他豆类播面0.54万亩,产量为653.4吨;洋芋播面3.535万亩,产量为9226.35吨。
小春粮食的稳产增收得益于昭化区多年来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今年上半年,昭化区累计投入资金9000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3万亩。
据了解,2023年,昭化区统筹发改、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项目,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培育3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配套育耕种防收烘全产业链机具设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66.2%。
目前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万亩,在建4.1万亩,农田灌溉与排水保障率100%,机械通达率达90%以上,粮食产量亩均提高100公斤,达到宜机作业、能排能灌、稳产高产、适宜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求。
近日,记者走进昭化区柏林沟镇助国村三组高标准稻田里,远处传来电动喷雾器的声音,顺着声音望去,三五个农户正在喷洒农药。
柏林沟镇是昭化区粮食生产重要地,自去年以来,该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全镇4800余亩农田改造,其中助国村流转1600余亩土地,统一建设高标准农田。
“这一片土地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进行整治后,地块比较大,又平整,便于耕作。一年的时间里,这块土地可以被反复利用3次。”广元市昭化区助龙种养殖家庭农场主刘磊坚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相结合,实现了现代化与传统化有机结合。
“高标准农田整改后,业主也愿意来承包,农户不但收到土地租金,还可以就近务工。”助国村村支部副书记何磊说:“以前这是一片几乎废弃的荒地,如今荒园变粮田,不但解决了遗留矛盾问题,还使土地得到了综合利用,群众相当满意。”
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乡村好“丰”景,昭化区在各镇推行“镇村社三级覆盖”巡田制度,依托试点经验,创建“2+2+3”田长制推进组织架构,配套出台选任办法、激励办法等10项举措,形成“全域全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同时,我们探索实行‘田长制+园区’‘田长制+粮食生产’等新生产模式,形成五级监督机制,严控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机构、村社干部的一线监督作用。”昭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仲俊先介绍。
下一步,该区将强化生态保护,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积极贡献昭化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