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地细碎化,影响着土地经营的规模化、生产的机械化和种植的标准化,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受丘陵地形广布、人多地少等因素影响,广安市土地细碎化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广安市推出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破解土地细碎化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效,被列为四川唯一整市推进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的试点地区。
破题土地细碎化,盘活土地资源,广安用了哪些“招数”?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三招”治理,提高土地标准
近日,在广安市广安区浓溪镇围子村标准化育秧基地内,一捆捆育好的秧苗被传送带输送到车内。基地外,一条条公路将多块平整的农田串连起来。
“过去不是这样,每家的地都东一块西一块,而且大小不一,大的两三亩,小的只有几十平方米。”谈及以前小田分散问题,浓溪镇干部曾志刚说。
在浓溪镇政府会议室办公桌上,摆着两张土地航拍图。“这是围子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治理前和治理后的照片。”曾志刚指着图片让记者看,一张图上地块凌乱错落,大小不一,总数有3000多块;另一张图上的地块整齐方正,总量减少到了1700块左右。“你看,治理后的地块更大,更平整,更适合机械化耕种。”
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广安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载体,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探索丘陵地区“碎地连成块、小田变大田、经营权连片”的新路径,采用“拆坎并埂连成块、打破区划连成片、基础设施连成网”三大措施,健全承包地集体所有权行使机制,“我们还通过‘确权测绘图+治前航拍图+治后航拍图’三图合一的形式,对农户承包地块进行永久固定,可以让群众直观感受承包地权属,减少顾虑。”
“三区”分管,实现多赢局面
在土地细碎化治理过程中,广安各地将治理后的土地划分为“自种区”“流转区”“代管区”。
“自种区”以“承包权不变、经营权交换”为路径,引导有劳动能力和种植意愿的农户在“近家临路靠水”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域,优先选择自种地块,形成相对集中、多点布局的“自种区”,基本实现“一户一块地”“一院一片地”的按户连片经营格局。
“代管区”可增可减、动态调整,确保农户“随进随出”,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托底性”“蓄水池”功能,进行经营。
“流转区”则按照“承包权不变、经营权流转”的路径,构建“农户+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委托流转模式,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取管理费、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在家农户务工赚取薪金的多赢局面。
“开展试点以来,我们还一体推进水网、路网、信息网、服务网等建设。”广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配套“蓄、引、提、灌、排”末级小微水利设施,打造“智慧农田”“数字农田”,建成地情、作物生长、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数据检测平台,实现试点区域全覆盖。同时,以中心镇为单元,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4个,逐步实现全程、全链条服务。
今年,广安将在2024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域全面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范围涉及43个镇、184个村、25万亩耕地,探索一条丘陵地区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治理的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