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正日益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产业发展新赛道、经济增长新引擎。近日,由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指导,雨前顾问主办的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对接会暨“百园百校万企”创新合作行动研讨会在蓉举办。活动以“抢抓低空经济万亿蓝海新机遇”为主题,旨在搭建一个集“新知识”“新技术”“新资源”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推动各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来自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科研院所、场景需求方等上百家单位参加了本次活动。
大会现场,雨前顾问装备制造研究部部长宗山雨对全国低空经济产业政策进行了简要分析与介绍。他表示,2023年以来,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印发了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来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从支持内容来看,基础设施、低空制造、场景打造等内容为支持重点;从方向聚焦来看,各地纷纷开始聚焦已开放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
夯实低空经济“技术”底座
低空经济作为融合通用航空、无人机技术、智慧城市等多领域的新兴业态,其蓬勃发展依赖于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持续的创新驱动。在对接会现场,来自科研院所的专家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谭显龙就低空空域的管理策略与商业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谭显龙表示,低空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程度,取决于低空空域放开的程度,释放空域资源越多,利用率越高,经济价值就越大。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教授、无人机系系主任严月浩带来题为《低空经济保驾护航——无人机监管体系研究》的主题分享:“围绕在无人机监管和使用领域建立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体系标准、实现合作类无人机和非合作类无人机一体化管控、切实保证研究成果技术成熟度高及可扩展性强三大目标。”同时,他还介绍了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在无人机监管系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ADS-B监视系统的机载及地面硬件设备、中大型无人机机载导航配套设备等,这些创新成果为通航运行提供了低成本、智能化、实时性的多元融合信息服务,有力保障了低空经济的稳健发展。
低空智能网联作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涵盖空基与地基网络,是破局监管难题的重要途径。西华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唐立介绍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推进的低空智联网项目,该项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立项,是目前低空及基础设施领域的最大单体项目,旨在以低空全域数字化空域为基石,依托AI数字决策中心,通过构建低空智联等基础设施实现全域态势感知,进而支持飞行监管、精准调度及安全管理等服务平台。
加速低空经济产业化落地
不久前,一架固定翼通航飞机(大棕熊Kodiak100型号)运载新鲜水果蜂糖李,从贵阳龙洞堡机场起飞,成功降落在成都淮州机场。
谈及此次验证飞行的意义,成都淮州机场公司综合部经理孙海峰认为有三点:首先是打通了通用机场、支线机场,以及干线机场的一个连接通道,实现了即通货物运输跨省和跨区域的物流运输;其次是本次验证飞行极大地提升了短距离的物流运输效率;最后是检验航路航线的畅通性,以及空地的保障能力,为今后的常态化运行做经验积累。
对接会不仅是知识与信息的交汇点,更是企业间合作机会的孵化地。在技术创新对接交流环节,各创新主体深入探讨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共同探索低空经济领域的技术创新路径,以期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主体间的技术创新需求精准对接,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前期已策划并成功举办功率半导体以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创新对接会,为企业提供了深入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未来,该局将不断促进区内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推进各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助力成都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