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2024黄河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会议”在阿坝州松潘县举行。会议围绕“黄河流域非遗保护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两个主题版块展开研讨交流,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和机构的专家和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相关主题进行研讨,共话黄河流域非遗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做好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系统挖掘黄河非遗所蕴含的文化基因,建立黄河非遗的文化基因库。”主旨演讲环节,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俊华认为,加强黄河非遗的宣传也十分重要,传播黄河非遗是黄河流域各族人民向外讲好黄河故事展示自我的实践,有利于增强他们与其他地区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松潘是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共有非邀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体育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别。其中,有非遗工坊1个,非遗传习所14所,包括1所省级非遗体验基地。
现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丹对松潘花灯舞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丹表示,松潘花灯舞建构的文化时空是藏羌回汉等多民族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建设的文化场域,各族民众在共同的物理时间和物理空间中,用形神互通的表演艺术,营造出多民族共歌共舞的欢庆盛景。王丹认为,推进松潘花灯舞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打破单一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产业链整体合作,以松潘花灯舞为重要标识,打造立体化、系统性的松潘非遗旅游主题,最大限度地激活非遗资源,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形成松潘经济发展新动力。
如今,在非遗保护方面,松潘县持续完善非遗保护名录,对各类非遗项目进行了全面普查和“不漏村社、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艺人”;在非遗传承方面,松潘县更是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建设,每年对传承人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承人补贴。同时,还举办多种技术培训班,如藏羌手工刺绣、羌族文化与创新设计等;在非遗与旅游融合方面,松潘县正积极推动“非遗+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非遗旅游宣传推广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非遗文化,在旅游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据了解,本次会议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松潘县人民政府承办。该会议自2020年创办以来,先后在四川黄河源区域的阿坝州理县、若尔盖县、松潘县等地连续举办了四届,共有500余名沿黄河省(自治区)文旅部门、非遗保护工作者、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分享了会议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