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增加动力,激发活力,释放潜力。经过近三年的深化县属国企改革转型,乐至县属国企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大动力。
截至2023年底,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60亿元,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7.5%、103.7%,实现“一个突破、两个翻番”,被资阳市国资委评为“资阳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先进集体”。
优布局 构建“1+3+N”国有资本布局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更好适应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改革之前,部分县属国有企业存在功能界定和分类管理不明确等问题。”乐至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局长赵燕介绍道,乐至将优化国企布局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当头炮”。
对此,乐至立足县属国企所处行业、发展阶段、特征条件等实际,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构建了“1+3+N”国有资本布局。
“‘1+3+N’是指1家国资监管机构、3家集团总部、N家专业化运营公司。”县国资局副局长潘源嵩介绍,其中,县国投集团、县博泰集团、县至弘集团3家集团分别定位为城市建设服务商、产业投资运营商、项目咨询服务商,形成了“城市建设+投资运营+咨询服务”三向驱动发展的态势,推动和规范公司投资向主责主业聚集,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持续提升国有企业经营质效。
补短板 精准施策激活“一池春水”
县属国企“1+3+N”架构虽已实现,但在市场化转型、经营性业务发掘、信用评级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为此,乐至从企业信用、人才建设、资源整合三方面精准施策,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企业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今年6月,博泰集团成功获得AA信用评级。“AA信用评级让企业在招商、投资、融资担保、银行贷款等方面有了可靠的‘通行证’。”县国资局副局长王晓芳表示,这为县属国企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发展方向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国有企业的核心资源和发展动力。为解决县属国企对优秀专业人才吸纳不足、高端人才缺口较大等问题,乐至县属国企通过参加“蓉漂人才荟”“凤栖资阳”人才引进等方式招录专业人才100余人。截至目前,乐至国企建筑业相关一建、二建、中高级职称人才超100人(含项目用工),财务、投融资方面专业人才70余人。
此外,县国资局进一步理清国有资源资产权属关系,充分挖掘国有资源资产使用效益,不断唤醒“沉睡资源”。
近两年来,乐至清理收集新购安置房、公交招呼站、房屋类资产等资产资源近60亿元;新办理200余处无证资产不动产登记证,通过资产出租收取租金600余万元,进一步提升资源资产盘活利用效率,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
拓链条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近日,乐至县玉龙教育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以确保2024年秋季开学投用。该项目是县属国有企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投融建一体推进的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的火热发展,得益于乐至县属国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大力推进优势产业关联、成链、集群发展,紧紧围绕城市建设、产业转型、民生实事等重点项目,以股权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县属国有企业瞄准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国有企业在铝产业、智慧化城市管理、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产业等方面的布局,大力推动铝材产业、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潘源嵩表示,将持续助推林业、交通、文化旅游等产业加快提效转型升级。
价格优惠的共享食堂、舒适安逸的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正在建设的乐至县全域供水项目……这一系列民生保障项目背后都有县属国有企业的身影。
县属国企聚焦主责主业,通过科学合理拓展县属国企经营业务和范围,保障全县道路、学校、绿化、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了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动力。”赵燕表示,县属国有企业要继续当好维护城市运行、服务保障民生的主力军。
发展无止境,改革不停步。乐至将继续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乐至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