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着重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问题。达州在推进改革发展过程中锐意进取,形成了“构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1+2+3’监管体系”等改革典型案例。如何结合实际落实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写好达州答卷?近日,四川在线记者专访了达州市委书记邵革军。
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
引领全市工业制造业加快发展、追赶跨越
记者:全会指出要优化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达州作为全省工业大市,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在推动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作了哪些改革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
邵革军:近年来,达州市坚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聚焦工业发展平台支撑不足、缺乏大项目引领带动、项目落地推进难等问题,先后谋划推出一系列原创性、差异化改革举措,引领全市工业制造业加快发展、追赶跨越。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大做强平台,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针对全市既没有国家高新区也没有国家经开区的实际情况,2021年我们作出达州高新区扩区调位、新设达州东部经开区的重大改革部署,同步推出为市直园区“减行政事务”改革,全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改革和国企子公司整合撤销,挂牌成立达州市高新科创有限公司、达州市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定向支撑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发展,着力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双引擎”。达州高新区成功纳入全省开发区集成授权改革试点,在2021年、2022年省级高新区综合绩效考评中分别位居第1、第2,正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达州东部经开区加速成势,一座现代化的绿色钢城已经拔地而起,创建国家经开区迈出坚实步伐。
二是做深做细招引,厚植工业发展“新优势”。针对招商引资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低等问题,我们创新推出招商引资项目事前评估评价机制提升招商引资专业性和精准度专项改革,引领推动全市各地各部门围绕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开发利用,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招大引强,两年多时间历史性签约落地10个百亿级先进制造业项目,其中投资170亿元的蜂巢能源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一期、投资100亿元的江西赣锋锂业高纯锂盐及退役电池综合回收利用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投资150亿元的达钢搬迁升级项目主体工程已于9月30日全面竣工,投资230亿元的浙江正凯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一期已于10月1日启动分布式能源调试,投资115亿元的辽宁星空钠离子电池产业项目计划年底前竣工,投资100亿元的广东美联新能源及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计划2025年底前竣工,投资185亿元的国家电投川东北高效清洁煤电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已于10月8日启动建设,投资126亿元的北京中基导电炭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100亿元的玖源化工新材料项目计划年底前开工,投资109亿元的四川金海马化工新材料项目计划2025年开工。
三是做精做优服务,激发工业发展“新活力”。针对工业项目落地难、推进慢等问题,我们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效率革命,创新重大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改革试点,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服务省市重点项目、重点民营企业等制度,全力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今年1至9月,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户、工业高新技术企业22户,新开工工业项目169个、竣工投产121个,本土上市公司川环科技二期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量(制造)项目将于年底前全面竣工投产、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为全市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推动达州从“资源产出地”迈向“产业崛起地”
记者: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以工业振兴引领高质量发展”,达州将如何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工业振兴?
邵革军:我们将始终鲜明“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导向,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动工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形成3大千亿级主导产业、3大千亿级园区、10大百亿级企业,奋力推动达州从“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转变。重点将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第一是聚焦“强链条”深化改革,以更实举措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落实省委推进跨区域协同建圈强链部署,聚焦“四大”资源开发利用和“3+3”重点产业发展,建立以市领导为主选配重点产业链“链长”、以百亿级项目为基甄选产业链“链主”的“双链”工作机制,全力推动能源化工、先进材料、智能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数字经济等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二是聚焦“强企业”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探索建立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新模式,制定鼓励外地“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整体转移至达州的支持政策,大力引进一批能突破产业链断点、难点、堵点的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和关键技术。制定激励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上规、上榜、上云、上市”政策措施,以更大力度加强“小升规”种子企业培育,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第三是聚焦“强引领”深化改革,以更高水平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完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一批产业工人、巴渠工匠;积极对接大院大所“聚源兴川”行动,依托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深化科技交流合作,用好引进的百亿级项目的科技资源,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更加开放便利的人才引进制度,优化落实人才优惠政策和各项奖补激励政策,持续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第四是聚焦“强保障”深化改革,以更大格局优化要素供给机制。我们将完善土地要素保障机制,加大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处置力度,全面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应。同时,完善资金要素保障机制,持续深化“险资入达”改革,探索设立现代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健全“政银企保”合作及风险共担机制,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此外,还将完善电力要素保障机制,深化水电气网联合报装改革,完善直购电、留存电量市场化交易,全面降低工业用电成本。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
加快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
记者: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南充—达州等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机制”,达州将如何抢抓机遇推动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邵革军:我们将与南充一道,锚定“到2027年两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8000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目标,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经济实力强、承载能力强、带动作用强的省域经济副中心,携手打造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重点将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达州将坚定不移推动工业兴市、制造强市,加快天然气、锂钾等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和就地转化,推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合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携手打造成渝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二是协同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进成达万、西达渝高铁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陆港衔接、通江达海,进一步塑造“副中心”立体通道优势、提升开放能级,携手打造四川东向北向开放高地。
三是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共抓生态防控、共治跨境污染、共推联合执法、共促绿色转型,协同推进嘉陵江、渠江生态廊道建设,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路径,携手打造西部地区绿色发展样板。
四是协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更好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高两市中心城区首位度,形成县域经济竞相高质量发展“雁阵”方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写好要素、产业、设施、治理“四个融合”大文章,携手打造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