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绿青衣江畔,三月洪雅青杠坪的茶园新芽与女性成长力量共同萌发。3 月19日,由洪雅县妇联指导、妇联执委秦菲工作室承办的首期“巾帼幸福陪伴师”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此次培训以“专业赋能 + 陪伴成长”为创新模式,旨在让家庭教育指导既有科学深度又更具人性温度,为农村女性开辟一条“带娃增收两不误”的就业新赛道。
在为期两天的沉浸式培训中,四川省妇联家庭教育师资培训专家王永华担任核心赋能导师。作为四川曙光门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全国妇联《中国妇女》特约讲师,王永华凭借十年家庭教育实战经验,以《家的力量》为主题展开系统授课。课程内容直击家庭痛点,不仅深入解析了 0 —18 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家庭问题多维成因等科学理论,还传授了“陪伴式聊天要素”“高频场景应答策略”等实用工具。在学员龚婷分享辅导作业、处理婆媳关系等困境时,王永华更是现场示范“情绪疏导五步法”,将理论转化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此次培训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界限,构建了“三位一体”赋能体系。白天,青杠坪茶山成为天然疗愈场域,学员们在森林冥想、大地联结中唤醒身心自愈力;夜幕降临时,OH卡潜意识探索与颂钵音波疗愈交替进行,助力妈妈们破解亲子关系卡点;贯穿全程的“专家滋养工作坊”,则将家庭教育指导细化为陪伴倾听、情绪疏导等八大实操模块。这种“心理学 + 生态学 + 社会学”的跨界融合,让来自社区、文旅行业、家庭教育行业的 30 名女性学员快速掌握了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技能。
作为洪雅县“巾帼幸福陪伴师”项目的首发行动,该计划精准破解了乡村振兴中的女性就业困局。县妇联主席李杨霞透露,项目立足“生态福地”发展需求,通过“家庭服务能力认证 + 社区服务订单派送”机制,使受训女性既能承接家庭教育咨询、社区矛盾调解等专业服务,又可嵌入乡村文旅担任亲子活动导师,实现“带娃上岗、技能变现”。目前,首批学员已与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预计年均创收可达3万元。
从茶山云雾到OH卡牌,从颂钵清音到社区服务工单,洪雅正积极探索女性灵活就业的“第三种可能”。当家庭教育指导化作可量产的温暖生产力,“陪伴师”们既能守护自家孩子的成长晴空,更将成为乡村振兴中照亮千万家庭的“幸福光源”。这场关于女性价值的春日破局,或许正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动人的注脚。
妇联执委秦菲工作室负责人刘秋在采访中向记者阐释项目创新机制:"我们通过王永华专家工作室与执委工作室‘双室联动’,将优质资源下沉乡村一线,构建‘专家智库赋能+本土陪伴师成长小组+在地化实践’三位联动机制,以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文明内生动力,进而牵引产业振兴。期待这种‘输血造血一体’的模式,为洪雅趟出家庭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