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四川经济|区域视窗|文娱前沿|体育产业|教育在线|健康投资|科技聚焦|旅行天下|四川美酒|四川美食|成都看房

首页 > 经济在线 > 区域视窗

双轮驱动绵阳提速创新产业发展

http://www.hrnewspaper.com/ 】 【2025-08-28 17:03:48】 【来源:四川日报】

  这是一款会烫米粉的机器人:它灵活地挥动双臂,煮粉、舀汤、配料、调味一气呵成。一连串动作看似简单,实则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把控。在近日闭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多款“绵阳造”机器人及其核心部件产品受到业界关注。

  这是一款新型磁钢产品:在保持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无需添加重稀土元素,即可降低成本15%—20%。不久前,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发布的这款产品,代表着绵阳磁性材料产业实现最新突破。

  这些来自绵阳的新产品,正是当地聚焦科技资源的“我有”与产业发展的“我能”,一头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一公里”,一头对接产业生态完善“最后一公里”,“双轮驱动”推动绵阳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最初一公里:

  储备技术瞄准需求,创新中心有完整转化体系

  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共有10余栋大楼,在这里,从科技成果转化到搭建生产线实现量产前的所有环节,都能找到对应解决方案。而转化过程的起点,就是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

  “产业”二字,明确该研究院的发展方向——聚焦绵阳特色产业建圈强链需求展开工作,紧密连接绵阳众多科研院所和高校,相当于在技术与产业之间搭了一座桥。

  8月20日,当记者来到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时,轴研中心技术负责人宋霖正与团队成员讨论,议题是工业母机“心脏”主轴的刚性与冷却设计。

  主轴是衡量国家高端装备制造能力的重要标尺,在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与测试领域尤为重要。长期以来,高转速、大功率主轴一直被国际头部企业垄断,是制约我国航空航天制造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加强与中物院六所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前期,我们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就组建起一支专家团队,并完成项目立项。”宋霖说,按目前的进度,有望一年内推出至少两款产品。

  有技术、有人才,也有产业方向,资金难题如何破解?这个任务,落在同一栋大楼内的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科创投)肩上。

  科技创新投资风险大、失败率高,当产业基金、风投基金看不懂时,自然不敢投。而科创投与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的联动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遴选与转化,科创投则敢于“投早投小”,从而实现技术转化与投资成功的“双提升”。“二者联动变身为优秀技术与先进产业的‘称重机’和‘加速器’。”科创投负责人史本通说。

  目前,科创投资本规模已达10亿元;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加快形成以天府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多个专业研究院所配合的机制,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磁性材料和电机产业研究院已挂牌。

  如今,在绵阳科技城创新中心及其周边区域,已基本形成“成果产生—孵化培育—熟化落地—发展壮大”的全链条转化体系,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营造了有利环境。更多蕴藏在科研院所、高校内的科技成果,由此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产品,摆上货架。

  最后一公里:

  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平台产业谋划明晰

  科技是创新的源头,发展的落脚点在产业。8月20日,在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智能电关节研发实验中心的综合性能实验室里,一枚谐波关节正在测试台上接受“体检”——它需经过峰值、扭矩、密度、效率、温升等32道测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投入实际应用。

  机器人产业链条众多,企业“单打独斗”发展并不现实。

  绵阳的思路是,锁定方向,整合科研、产业资源集中突破。四川明确将绵阳作为人工智能等5条重点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以及银发经济等8条产业链协同发展地。在此基础上,绵阳进一步筛选出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形成重点产业建圈强链的“587”产业体系。

  围绕每条产业链,绵阳均明确了重点任务清单和路线图,确保力量集中集聚,实现工作“一盘棋”。

  以机器人这一特色产业新赛道为例——在绵阳科技城新区,新成立的中试快速成型服务中心可大幅缩短复杂结构零部件的制作周期,满足众多机器人企业的研发中试所需。

  再向上游,同为绵阳特色产业新赛道的磁性材料产业,正在新增“电机”这一发展方向——人形机器人单台用量约3.5公斤钕铁硼磁钢,主要用于驱动电机、伺服电机等领域。为此,绵阳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满足机器人关节研发制造对磁性材料的需求,从而打通两条产业链,实现“双赢”。

  在下游,四川省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不久前落户绵阳,相当于一所机器人“学校”。该训练场通过打造应用场景和采集数据,加速机器人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助力机器人更好地走向智能化“新岗位”。

  这个产业生态中的新成员,是8月19日成立的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应用分中心。借助该平台,机器人可“听懂”并服从语音指令。“我们相互补位、强强联合,旨在对接绵阳众多产业链伙伴,共同探索机器人交互体系。”该平台总经理刘可为说。

  一头畅通科研转化路径,一头扭住产业发展方向,绵阳创新产业正不断加速发展。预计2025年绵阳机器人产业产值将跨越30亿元大关,成为新赛道上的强劲增长极。到2027年,7条特色产业新赛道有望整体实现规模倍增、总产值达650亿元;5条主要承载地产业链总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推动全市规上工业总规模突破5000亿元。

 
 
 
推荐阅读
 
百年人寿以数智化筑基 打造保险新质生产力
中国办公楼租赁悄然进入精细化管理时代
光刺激新技术能有效加速大脑类器官成熟
川大学子连续十四年勇夺化工国赛特等奖
 
· 彭州市开展榜样家庭主题实践活动
· 四川小将刘宇婕勇夺女子中巡首冠
· 交大学子勇夺全国高校密码赛特等奖
· 世界首例猪肺移植人体获得成功
 
热门点击
  1. 金融创新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挑战
  2. 成都节前发布提醒 要求勿随意涨价
  3. 兰州大学联合宜信普惠开展农村普惠金融
  4. 中国最大包装制品展览会明年三月广州举
  5. 让人生更加出彩 成都高新举办双语主题演
  6. 余额宝购车全国上线免开三个月 退车不扣
  7. 云铝股份拟出资十六亿收购大股东旗下三
  8. 汇添富移动互联主题基金正式发行
  9. 伦敦成为吸引中国投资者的最大海外市场
  10. 资本流入放缓 专家建议中国放松货币政策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郑重声明 - 广告刊列

人力资源报@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蜀ICP备12029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