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是一次跨越,更是一次再出发。
2015年9月,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自此扎根广汉,十年来,坚定向“高”而进、向“新”而行,不断刷新转型升级的“加速度”,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十年磨剑,十年奋进,这片曾经的创业热土,如今已淬炼成科创澎湃、产业集聚的发展高地。
十年间,园区工业产值提升48%,企业亩均税收提升174%,先后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从国家级“新兵”,到如今区域经济发展“主引擎”,德阳高新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攀登下一座高峰。
龙头引领 锻造高质量发展核底座
十年间,德阳高新区围绕“3+N”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发力,推动机械装备、医药食品、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向“高、智、绿”迈进,实现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的跨越发展。
园区内,发展活力处处可见,一汽解放新能源车接连下线,四川宏华“地壳一号”万米钻机有序调试,政务服务中心高效服务企业落地……产业生态日趋完善。
作为链主企业,东方宏华联合中石油三大研究院、川油井控等6家配套企业,带动超200家产业链主体,构建起“钻、采、集、输、服”全链条油气装备制造体系。十年间,该基地已成长为亚洲最大油气陆地钻机研发制造基地,产业规模增至180亿元,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火锅食材产业集聚企业150余家,年产值超160亿元;智能门窗产业集群产值突破70亿元,双双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
十年间,德阳高新区企业总数从1000余家增长至25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从165家增至331家,建成3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一座辐射西部的产业新高地正加速崛起。
精准招商 激活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十年间,德阳高新区围绕油气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年均招引重大产业项目17个,持续积蓄发展动能。
在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的总装车间内,新能源重卡有序下线。该总经理李健表示感慨:“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如今几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整车。”项目落地过程中,德阳高新区创下多项纪录——最快完成选址、17天达成签约、60天完成整车生产备案,“高新速度”成为营商环境的最佳注脚。
这一标杆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速度,龙头项目的“磁石效应”迅速显现:19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闻风而动,总投资136.9亿元的汽车产业配套项目集群式落地园区。借助延链强链招商迅速形成的产业生态,一汽解放瞅准时机开辟新能源重卡新赛道,实现德阳新能源整车制造“零突破”,今年1—9月实现整车下线突破2.2万辆,其中新能源车7600余辆,产值71.9亿元,全年整车产量预计达2.8辆,产值近100亿元,二期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万辆整车规模,产值超300亿元。一个以整车制造为龙头、“整车+关键零部件”协同发展的完整汽车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招引一个龙头,带动一串企业,激活一个产业。”德阳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绘制招商地图,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近年来,园区在汽车及零部件、油气装备、电子信息领域分别引进项目21个、16个和5个,协议总投资分别为175.6亿元、83.2亿元和80亿元。
十年来,德阳高新区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63个,总投资902.5亿元。截至目前,已竣工项目22个,总投资255.1亿元;在建项目14个,总投资50.08亿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驱动,塑造高质量发展核心优势
十年间,德阳高新区以创新为引擎,持续集聚科创人才、搭建高端平台、培育科技企业,推动“创新动能”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在深地勘探领域,来自德阳高新区的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许期聪团队,参与完成了全球首口万米深井的重大科技攻关。团队突破了精细控压钻井等关键技术,推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其创建的井筒工程一体化信息技术,使4000米以上深井钻井效率提升18.02%,故障率降低19.21,相关技术标准首获国际认可,为我国夺取了该领域的技术主导权。
在平台建设方面,今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德阳研究院正式揭牌,德阳高新区同步与华润微电子等机构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推动园区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与高端研发转型。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表示,将共同打造“关键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培养与重点成果转化的先行示范区”。
以此为契机,位于三星湖南岸、占地700余亩的科创岛建设全面启动,成为“中国西部传感谷”的核心载体。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域将构建“研发—中试—转化”全链条科创体系,着力建设成为德阳科创转化场与传感数智产业新高地。
十年来,德阳高新区持续完善创新生态,推动出台《中国西部传感谷工作方案》等政策,组建由10名专家构成的产业智库,累计引进各类创新平台67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8家,企业持有发明专利1450项,区域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产城融合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
十年来,德阳高新区持续推进产业与城市功能协同并进,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优质的生态环境与完备的公共服务,构建起“以产促城、以城兴产”的发展格局。
位于广汉南部的三星湖,水域面积超3800亩,历经近五年建设于2023年正式蓄水,从昔日的河滩地蜕变为市民休闲亲水的“网红打卡点”。环湖9公里道路系统加快建设,一个北接广汉主城、南连成都青白江的骨干路网正加速成型,持续重塑成德两地交通与经济新格局。
自升级为国家高新区以来,园区累计投入82亿元,实施30项重大基建项目,建成会展中心、双创中心等地标建筑,新建骨干道路22公里,打通G5高速下穿通道,实现广汉与青白江“10分钟便捷通达”,为“同城融圈”提供坚实基础。
园区同步推进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建成标准化厂房29万平方米,打造全省规模领先的产业承载空间;配套建设人才公寓147套,实现“职住平衡”。四川汉舟电气副总经理叶建川表示:“园区优美的环境与完善配套,为企业吸引人才、推动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年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德阳高新区正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将坚定扛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使命,加速向“千亿园区”目标迈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不断贡献“德阳高新”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