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11月11日讯 2025年“双11”购物节如期而至,但今年的促销热度较往年明显趋稳。来自仲量联行的最新观察指出,这并非消费疲软,而是中国消费结构转型的体现:消费者更加理性,商品零售增长放缓,以体验与服务为核心的新消费模式正在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
在成都,这一趋势尤为明显。近年来,成都商业格局加速重构,线下空间价值被重新激活,传统购物中心正从“卖货场所”转变为“生活场景”。仲量联行中国区零售地产及消费研究负责人朱建辉分析指出,成都消费者更加注重商品的性价比与体验感,消费逻辑从“低价冲动”走向“价值选择”。电商促销周期延长、直播折扣常态化,使得消费者的购物节奏更加平稳理性,“买什么”不再是核心,如何体验、如何共情成为新的消费关注点。
仲量联行发布的2025年第三季度成都商业及物流地产市场报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体验业态在新租交易中占比达到26.6%,成为推动市场活力的重要力量。以攀岩、网球、飞盘为代表的运动体验场景持续升温,既带动了客流,也促进了商业空间的更新。金牛区“绿里GREENMILE”项目将上新桥公园改造为开放式“城市运动客厅”,成为市民社交、运动、休闲的综合空间,体现了成都在商业更新中的创新路径。
成都各大购物中心也在加快业态焕新。传统影院正被脱口秀剧场、相声馆等互动业态取代;服饰、美妆品牌通过跨界融合打造复合门店,如“服饰+花艺+茶饮”的新零售空间成为新主力业态。部分运动品牌与本地攀岩馆、网球俱乐部等合作,打造“买装备+练技能”的闭环体验,推动商品零售与服务消费深度融合。
仲量联行认为,成都商业正在形成“商品零售+服务消费”双轮驱动的新格局。商品零售依然是城市消费的基础,而体验和服务则成为持续增长的引擎。美妆品牌开设线下体验柜,宠物用品店结合洗护、寄养、社交功能,运动品牌通过场景联动形成O2O闭环——这些融合创新,正让消费更具温度和互动性。
朱建辉指出,成都的商业活力与科技应用密不可分。AI数字人直播、即时零售配送、社交“种草”推荐等新技术,已成为城市消费的新基础设施,带动零售业态不断升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至8月全国电商渗透率稳定在25.0%,消费结构已进入成熟期。成都凭借强劲的生活服务业基础和开放的市场环境,正成为全国“理性消费、品质生活”新趋势的缩影。
从“冲动购物”到“体验消费”,成都正以独特的城市气质与创新商业活力,书写中国式现代消费的新注脚。(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