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上海4月21日讯 “十四五时期,中国将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进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和城市更新的新阶段。如何打造更有韧性的城市,提升居民的工作、生活、居住品质,将是政商学各界关注的焦点。”日前,仲量联行中国区战略顾问部总监徐岱雄在刚刚落幕的2021中国房地产市场峰会上做出上述表态。
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城镇化率将维持在60%至70%之间,而从单一向大城市集中到走向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中国城市新格局也正在不断加速形成。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等十九个城市群承载了中国75%以上的城镇人口,贡献了80%以上的GDP。仲量联行认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中,超大型城市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当引导过度集中的资源要素逐步有序转移,合理降低中心城区的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而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需明确自身在城市群视角下的差异化占位和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链位势,从而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以长三角为例,其未来的核心发展模式将是依赖科技创新驱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上海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发展目标将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及国际化的资源配置功能;南京连续三年市委一号文聚焦打造创新名城,对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创新型领军企业的培育壮大提出了完善的发展支撑;杭州也逐步从过去过于依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模式迈向围绕数智的发展导向,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体系;合肥在获批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重点将以滨湖科技城为主要抓手,建设若干世界级和国家级产业集群,倾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未来先导产业。
对此仲量联行上海战略顾问部总监吕玫指出,“对于时代性的尊重和战略定力间的睿智平衡将继续有效引导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充分发挥上海作为科技创新中心的龙头作用,强化苏浙皖各自的创新优势,形成等高合力,从而为城市联动发展的结构性困局提供系统性的破题思路和发展路径。”
新冠疫情暴露出了中国部分城市中心城区存在的问题,因此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徐岱雄认为,未来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会弱化GDP导向,转向以人为本的多元创新评价体系。仲量联行在评价各大城市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路径时,除商务活动活跃度这项指标外,也将交通枢纽密度、社会影响力和城市生活要素这三项因素纳入考量,以四大维度来探索复合功能中央商务区的构成,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超大城市的功能疏解和区域内城市寻求差异化发展,将使得更多中小城市和郊区卫星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科技强国战略引领下,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预计增长7%以上,R&D占GDP的比重也将力争超过去年2.4%的成绩。同时,国家将会大力推进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合肥、粤港澳大湾区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
城市中心城区始终是一个城市的心脏、窗口和名片,因此中心城区的再发展也是都市圈发展的一块重要拼图,而城市更新正是存量再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仲量联行一直以来致力于研究全球城市更新的最佳实践,结合中国的政策和区域特点,在城市更新的理论和落地性实践上不断探索。如何打造下一代复合发展的CBD,活化工业遗存延续城市记忆,借助老旧区域的城市人脉塑造新的城市特质等,都将被系统化地从课题研究变成市场实践。(蒋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