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助力高水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0月17日,四川省科技厅在成都启动实施四川省“十四五”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
此次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聚焦主要粮油作物绿色高效生产,布局了“绿色高效超级稻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玉米重大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小麦重大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油菜重大新品种培育”“绿色高效酿酒专用重大新品种培育”等5项重大攻关任务。
据了解,省级财政将投入科研经费1亿元。根据专项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优势产学研单位将展开协同攻关,力争“十四五”培育绿色高效重大新品种15个以上,构建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体系4套;建立高产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体系8套、百亩连片示范基地20个,培育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种业骨干企业2—3家;新品种累计推广1500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0亿元。
专项专家委员会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告诉记者,我国把粮食安全作为“国之大者”,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四川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是西部地区唯一粮食主产省,在国家粮油安全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拥有一批优势产学研单位,生物育种科研基础和产业基础良好,迫切需要在提高单产和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绿色、生态、高效,支撑引领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
生物育种重大科技专项如何开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是主攻方向。
据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专项聚焦抗病耐逆、抗旱耐高温、肥料高效利用、适宜机械化生产等绿色生态高效性状,积极培育重大品种、好品种。同时,进一步加强分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突破基因编辑、分子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将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构建粮油作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专项还将建立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试点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企业、种粮大户和农户使用新成果。发挥各级科技特派团、科技特派员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推动成果“大面积”落地见效,让成果真正结出“硕果”。
此外,专项还针对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提出具体任务,要求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大力培育壮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打造“川种”振兴“集团军”。同时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骨干力量和后备军,让更多科研“好苗子”来培育农业好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