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在线成都9月6日讯 在装备制造业的浩瀚星空中,有着这样两位来自西华大学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曾汇松、杨曦来。他们从小对机械模型情有独钟,他们的童年,在无数的模型拼装、涂装中度过。每一个模型,不仅是指尖的杰作,更是他们心中对机械装备无限遐想的具象化。长大后,他们因同样的兴趣而相识。
随着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装备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两位有着相同兴趣的青年被拉了一块儿。面对传统处理工艺的局限与国外技术的封锁时,两人毅然决定挑战自我,以离子渗入技术为剑,劈开装备零部件表面处理技术的重重难题,誓要为装备穿上最为坚固的“盔甲”!
小曾作为团队中的主要负责人,凭借自身对前沿科技的敏锐洞察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担任了团队中的技术骨干。小杨则是团队中的实验达人,他以其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为每一次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驾护航。然而,科研征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随着对表面处理工艺的不断理解,他们逐渐意识到,真实的装备制造与模型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模型的完美与现实的复杂,也因此成为他们梦想启航后的第一道难关。
项目启动之初,团队在知名专家罗教授的引领下,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调研。大家发现,目前国内传统热处理技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零部件的硬度和耐蚀性,但往往却伴生出强度下降和精度损失的问题,因而无法满足我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的高标准要求。而离子渗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处理技术,具有渗层均匀、结合力强、不影响基体性能等优点,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潜在途径。但在现实中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渗层深度和性能的双重提升,则成为了团队科研道路上必须攻克的一座高峰。
面对挑战,带领团队成员的小曾和小杨以离子渗入技术为突破口,夜以继日地投入到实验研究中。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最终换来了技术上的新突破——低熔点、不含有害物质的工艺材料,这一创新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渗层的质量。同时,罗教授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前瞻性的视野,为团队提出以离子活化和离子稳定复合方法为核心的技术路线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经该领域的权威专家研究认定,新技术不仅解决了渗层物相和渗层质量难调控的难题,同时显著降低了渗入时所需要的能耗,使得渗层的深度和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经过实验室的无数次验证,团队最终将成果应用于关键零部件的表面改性处理。实验结果果然令人振奋:经过离子渗入技术处理后的零部件,其表面耐蚀耐磨性能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未影响零部件的强度和精度,完全能满足现代装备关键零部件的严苛要求。这一成就不仅验证了团队强大的科研能力,也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技术成功研发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服务于国家建设,才是团队的终极目标和追求。随后,在罗教授带领下,团队积极与多家企业合作推动离子渗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就此,离子渗入技术的种子在国内装备制造领域生根发芽,此举不仅加速了技术成果的转化,也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路走来,筚路蓝缕,团队的每位成员都收获了丰硕成果与荣誉。据统计,小曾与小杨在项目研发期间共发表论文十余篇,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共同申请专利四项,推动了行业技术标准的更新,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罗教授也因卓越的贡献被授予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同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间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三十七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三项。对此小曾与小杨感慨地说,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勇攀科技高峰。以技术报效祖国,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从机械模型的爱好者,到钢铁表面处理工艺的研发者,小曾和小杨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梦想与现实交织的生动写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团队将继续在科研的征途中砥砺前行,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而他们的故事,也将激励着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科研事业中来,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蒋亮)
|